云的发散和收敛,数据库这只蝴蝶已煽动了翅膀

​​一场超越9年时间差的“赛跑”,意外的牵动了整个业界的神经。

10月2日,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公布了最新的 TPC-C排行榜,蚂蚁金服自研数据库 OceanBase 位列第一,打破了Oracle保持九年之久的TPC-C的基准测试世界纪录。但因为新旧测试历经了9年的时间跨度,这个新纪录的诞生,引发了有效性的争论。

云的发散和收敛,数据库这只蝴蝶已煽动了翅膀

为了让公众打消这种疑惑,在10月24日,阿里云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作出回答:推出国内首个云端数据库测试平台,直接在阿里云上提供与OceanBase打榜时完全一致的云资源环境,全球任意数据库厂商均可申请报名,以云端跑分的方式提供一个新的擂台,欢迎任何厂商来战。

这一方面是阿里对OceanBase的自信,另一方面也为数据库标准测试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

当然,阿里云以云的方式搭建面向全球的数据库测试平台,不仅是为数据库行业开了先河,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一场围绕云平台构建生态的浪潮已经发生,。

未来IT的所有环节都将适配云

如果另外一个视角看,阿里云这一云端数据库测试平台的发布,极有希望引来众多传统数据库对云平台的适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数据库向云端进化的路径。

我们知道,以Oracle、IBM、微软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数据库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TPC测试榜单在2010年之前,被诸多数据库厂商看重,并不断刷新纪录,为什么在最近的9年却只诞生了OceanBase这一个挑战者?

这并不难理解。早期传统数据库格局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挑战者已经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反而令整个市场波澜不惊,缺乏生气;另外,过去数据库软件过于依赖昂贵的线下计算资源,测试本身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

作为传统商业数据库的一个有效替代的开源数据库,通常以企业通过开源代码自主开发的形态为主,主要满足了性价比诉求,几乎不可能去挑战数据库性能的巅峰。所以,这个任务才落在了阿里这样的公司身上。

云的发散和收敛,数据库这只蝴蝶已煽动了翅膀

实际上,我们发现,今天“云”这个因素,已经从过去一个备选项,上升到核心选项。过去IT行业习惯于围绕芯片和操作系统来构建生态,如今则开始转变到了围绕云来建设生态。因为云已经贯穿了整个IT链路。

如果把IT产业链分为三层,那么底层是芯片,中间是云,上层就是各式各样的应用。很显然,如今的云计算已成为串联上下两端的核心,它即可发散生长出无数的应用,SAP、Salesforce等SaaS应用开发商们就纷纷拥抱云厂商;同时也将CPU、GPU、FPGA、NPU等不同形式的芯片汇聚一体,例如底层芯片,为云定制的AI芯片、ARM架构芯片层出不穷。可见,阿里云开放数据库标准化测试平台只是这场变革的开端,未来IT体系所有技术都将基于云环境。

阿里巴巴集团 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认为,今年是从传统 IT 向云计算全面转移的分水岭,“全面上云的拐点到了”。对传统企业而言,云技术的拐点,其实是他们构建云上IT,走向能够快速支撑业务创新的新IT系统的“起点”。全面上云,也意味着企业IT全部环节上云。

云原生,让数据库江湖易主

从全面上云这个逻辑延伸,数据库作为企业IT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它的成败显然代表了企业上云的进度。

首先从传统数据库自身来看,数据显示到2017年数据库总市场规模达368亿美元,传统数据库一度拥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但最近几年,曾经风靡业界的此类数据库市场份额逐年下降,根据第三方机构显示,到2021年,该数据库市场还会下降20%至30%。

与此相应的则是云原生数据库的增长。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此消彼长之下,江湖霸主地位的更迭似乎也就在眨眼之间。

传统数据库日渐式微,一方面是因为其价格高昂,动辄数十万成本让普通企业难以承受,原厂工程师售后成本还需另算;另一方面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生海量数据,要求数据库有更高的扩展性,但传统数据库扩容极慢,规划就需要半年时间。

云原生数据库的诞生,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对数据库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以电商的的发展速度,传统商业数据库一方面因为高成本的原因,导致电商公司不得去转向开源数据库,另一方面电商复杂的应用场景,云端的快速响应需求,是传统商业数据库所无法解决的。

如果说,云时代已经是业界的共识,那么云原生数据库,就是匹配云时代的选择。尽管,目前采用云原生数据库的客户大多还是云原生企业,但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开启,云原生数据库将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目前,以亚马逊的AWS Aurora,阿里云的POLARDB等为代表的云原生数据库已经成为数据库市场最大的黑马,在Gartner发布的2018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中,AWS和阿里云双双入选。

与此同时,他们也具备替换传统数据库的成功经验。早在2013年,淘宝核心系统的最后一台甲骨文数据库下线。亚马逊则公开表示,到2020年将彻底抛弃甲骨文数据库。

全面上云将是历史的车轮不可逆转

在全面上云的背景下,云不仅是IT体系的“编译器”,更是串联底层芯片和软件、应用的中枢。

云的发散和收敛,数据库这只蝴蝶已煽动了翅膀

所以,比较残酷的现实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依照云时代的技术特征,以及云时代的应用需求要做出改变,否则很有可能被淘汰。相比而言,传统商业数据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云原生数据库要比它更适应云这个时代。

企业上云其实并非难事,但原有数据库的迁移却有可能成为第一块绊脚石。举例来说,企业搭建的传统商业数据库通常承载了ERP、CRM、OA等一系列系统,而数据模型也是基于老系统开发,如果没有与之兼容的云数据库,上云几乎要重写代码。

那么,阿里云POLARDB则提供一键迁移功能,据验证最快数小时就可以完成迁移,大大降低对企业改造数据库的技术门槛。事实上现在已有约40万个数据库通过其他迁移工具迁移到阿里云上。

事实上,企业如果全面采用云上的IT系统,就可以享受云上的开发,云上的运维。可以轻易帮助企业将技术的复杂性简化,接放企业IT部门,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创新,而不是运维上。

同时,云有天然的平台属性,也就是说围绕云这个技术底座,将AI、边缘计算、大数据、区块链、IoT这些技术汇于一体,企业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技术的组合。这种平台化的赋能方式很明显已经超过了云计算IaaS层的范畴,将技术融入平台,让客户得到更好的商业模式,而非技术本身。

全面上云已是历史的车轮,不容逆转。你此刻的选择,也许决定着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