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过热引争议 独角兽成功离不开核心技术

虚拟经济过热引争议,独角兽成功离不开核心技术

第一财经APP 邱智丽

现如今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为自己描绘出一幅智能化的蓝图,从制造汽车、3D打印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化是新的生产要素,作为一项基础设施级的技术,它将会在不同领域如何赋能不同的产业?

在今日举行的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大佬们,在“日益智能化的生产力”圆桌讨论中,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引发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大讨论。

虚拟经济过热引争议 独角兽成功离不开核心技术

8年前,华曙高科创始人、董事长许小曙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长沙掀起“3D打印”制造业革命。之所以选择回国许小曙认为,一方面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忧虑,另一方面是感受到传统制造业拥抱新兴技术的趋势,信息技术和新科技对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反观当下的制造业许小曙认为在核心技术上中国制造业仍存在很大差距,他担心当我们把所有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虚拟经济上,就没有把真正应该发力的放到基础研究上。

例如要生产3D打印机,轴承需要购买日本THK的,“按照中国独角兽标准,它永远成不了独角兽,核心技术要沉下心来,不可能一年、两年、三年成为独角兽,这些东西你不做,就不可能掌握整个工业产业链。”

近日商汤科技刚刚完成阿里巴巴领投6亿美元C轮融资,成为AI领域的独角兽。对于上述观点,商汤科技副总裁柳钢认为,在商业化落地里面,不存在实业和虚拟经济的区分,不管做科技、互联网、实业、制造业,埋头苦干的精神都是一样的。

商汤科技就是在走技术附能路线,以往需要动用数千警力搜寻嫌疑人物,现如今只需要8分钟就可以根据想找的目标人物的特征,或者他以往在某些场合出现的图象,找到想找的人。

“做海量数据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对接触到的海量的目标进行理解,要对所有的物体进行精准的计算机层的分割,例如人脸和物体的分割,要进行关键的定位,这些底层的技术是保证我们所有效果展示的前提和基础。” 柳钢举例说道。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副总裁刘松认为,当下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完全有换道超车、开道超车的机会,去成为某个领域制造的头脑,这个头脑里包含了核心产品设计、核心的操作系统,以及核心的元器件设计。

从机床到高端制造设备,中国已经可以携软件和市场的优势,一些跨越性的技术,进行渗透和逆转。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科技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时候,跨界的文化融合,尤其是人的融合,是非常大的难题。”

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则提出了新的思路,他认为中国实业的确需要更快的进步,不光是自己研发,中国资本力量比较强,可以在全球进行收购、并购,包括把国外的人才引入进来。

他认为过去互联网行业和实业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因此认为互联网一定会落下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互联网行业出来,每天研究机械技术,研究电机学、底盘学,通过这样的结合,中国才更有希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