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学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知识,那么你最想上的是哪些课程?哪些课程又是对你的发展最有裨益的?

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同学们所关心的,也是一个国家发展人工智能领域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不止需要依靠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还应该加大人才培养。要知道,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之一在于研发人才的数量和水平,而这一条件取决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能够为人工智能发展强力续航,提供源源不断、规模庞大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8月25日—29日,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集训营开营,为中国AI人才的教育培养进行了一次开先河的尝试。这场顶级的培训的最大亮点,就是“融合”。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重磅教师:大牛大咖大V齐上阵,小伙伴大呼过瘾!

“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人员非常厉害!给我提供了很多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之所以能让不少参加集训营的学员在听完课程后大呼过瘾,也是因为此次集训营的导师,绝对称得上是“重磅”,既有高校的科研大牛,又有顶尖公司的研发大咖,还有坐拥百万粉丝的技术大V……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漫谈人工智能;百度AI技术生态部高级经理刘倩详述AI开放的生态共赢;百度技术部识图技术负责人刘国翌讲解PaddlePaddle应用于百度视觉技术的工程实践;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部资深研发架构师潘欣介绍PaddlePaddle的新特性;百度深度学习布道师王文凯、百度奖学金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博士李纪为、知识图谱专家王萌、PaddlePaddle头号答疑骑士王培彬等嘉宾共同答疑深度学习之路……

这些明星导师的组合其实大有学问。来自高校的导师,带来了学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来自企业的导师,则将企业研发中的思考和实践带给了同学……这种校企大咖的强强联合,既有知识的讲授,又有针对实践应用的讨论,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自然能将课程变得无比“有料”。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吴飞,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刘国翌,百度技术部识图技术负责人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潘欣,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部资深研发架构师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李士岩,百度AI交互设计院体验架构师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谢柏渊,百度大搜索高级研发工程师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王文凯,百度深度学习布道师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李纪为,斯坦福大学博士,香侬科技创始人兼CEO,百度奖学金获得者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培养目的:孕育人工智能行业“摆渡人”

“对于课程的安排,我个人觉得很合理。从课程内容中,我可以找到与自己作品内容相关的技术点。能将理论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学员这样评价对此次课程的体验。5天的集训,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创业项目。

虽然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技术突破,但要达到高智能水平,依旧任重道远。在教育领域,产学研融合不足的问题亟待攻克。

事实上,人工智能必须在现实中寻找到应用场景,未来的发展才具有意义。不能否认的是,产学研融合是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巨大缺口的重要方式,将为人才培养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产学研融合是一条必经之路。此次专门针对“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所组织的集训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由教育部三大教指委、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牵头主办,百度和浙江大学、德清县人民政府承办,在这种产学研融合的促进下,学术成果自然可以走出象牙塔。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参加集训营的近百位学员,来自进入此次大赛决赛的37支队伍,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集训营,并在这5天的时间里,不断地迭代自己的产品。其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提升学员对PaddlePaddle技术能力的理解与运用,助力学员完善基于PaddlePaddle框架开发的具有创新应用前景的优秀作品。

通过此次集训营,可以培养学员们对深度学习场景应用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提升创新实践应用水平。也许,这里将会孕育出不少能在未来把人工智能从实验室带到生活中的“摆渡人”哦。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课程干货:前沿和实操,统统都到碗里来

“我立志做一个研究型人才,而百度的AI部门让我看到了研究的乐趣和意义。他们是为了解决工业界的问题而去做的研究。”

能让学员们产生这样的感慨,课程安排当然也有着“小心机”。有心人在看完课表之后也许会发现,此次集训营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前沿与应用融合。在课程设置中,既有前沿领域的畅想和漫谈,又有完整工业案例的分析和交流。

来,先看一下干货满满的课程安排——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人工智能的生态怎么形成?人工智能不同种类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对于这些前沿的问题,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有话说——

“人工智能有三种不同的种类。第一种称为领域人工智能,又叫弱人工智能,可以在目标比较明确的领域上超越人类。第二种叫通用人工智能,即人类所具有的举一反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可以进行归纳和演绎。第三种是增强人工智能,即把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进行叠加,形成人机混合的形态,发挥各自的长处。” “人工智能的生态形成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夯实基础研究,形成创新资源,打造技术交叉的创新之力,面向场景AI,赋能社会所需。”

而在大数据相关产品物联网方向的应用上,百度大数据部门产品经理赵乔分享了一个工业案例——新能源充电桩。

“这里主要有三个典型的应用场景:通过获取电网运行数据,减少电网的运营成本;规划电网调度;对充电桩进行强制性运维。” “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拿什么数据,二是对于相关数据的解释和理解。我们在做工业大数据分析或者用AI技术应用于传统行业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行业内的参数和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对应起来。”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对这样的课程安排,学员们也非常欢迎。“我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觉得非常满意,甚至很惊喜。课程的安排既有PaddlePaddle入门,又有计算机视觉的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扩充了我的知识面。关于PaddlePaddle充电桩的应用跟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我听了之后受益匪浅。老师对我所提的问题也有很独到的见解。”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随堂讨论:个性化课程,发掘“未来之星”

一家企业的价值,不仅仅是看科研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能挖掘出行业内更本质的创新跟发展。作为中国AI发展的领头羊,百度组织此次集训营,自然也有着其独特之处。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和王培彬老师交流非常的开心,对完善作品帮助很大!尤其是这种一对一的指导。”在答疑结束后,一位学员这样感慨。

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体验如何重构?如何快速入门Apollo开放技术?除了这些针对学员的需求所设置的主题课程之外,个性化的设计开发训练和答疑也成为了一大亮点。

为何答疑交流很重要?要知道,与考试分数相比,个人能力其实并没有一套明确的衡量筛选标准。但往往个人能力的高低才能全面反映出一个人是否为“可造之材”。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掘这些“未来之星”的潜力,除了传统课堂,一对一答疑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具体的一项产品而言。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那么,为何要与具体的产品相结合?对于AI技术来说,机器对于人体、物体和场景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没有通用的AI技术,只有和行业结合才是未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层面,并提出了具体的战略目标。可以预见,这样的课程,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技术大牛们也会出现在你的课堂上哦!

课程回顾:据说这是目前AI大赛最硬的“硬课”,都在讲什么?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