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反攻, 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在一年间,相继攻陷了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地,江苏、山东、直隶等省纷纷向清廷告急。道光帝为维护统治利益,决定进行一次大反攻,挽回败局。道光帝在1841年10月中旬先后任命礼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副都统特依顺、侍郎文蔚为参赞大臣,前往浙江,督办军务。同时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江西、山西、陕西、甘肃等九省抽调军队,开赴浙江,听候调遣。并严明部队纪律,要求赏罚必信。

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反攻, 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三路反攻战役图)

奕经领命后,蓄意拖延,直至1842年1月下旬,才到杭州嘉兴,筹划反攻事宜。3月上旬,九省援兵及水勇、乡勇共3万多人抵达浙东前线。奕经等决定采取“明攻暗袭”方针,实施反攻作战,以图收复失地。据《中国军事通史》记载,其具体部署如下:东路以浙江乍浦为基地,水军为主,以郑鼎臣率领水勇及火攻船只,陆续渡海,潜伏于定海城外、舟山各岙及敌船必经要道六横山一带,侯期而动。南路以陆军为主,分两支,一支以总兵段永福率兵勇2300余人,在距离宁波30余里的大隐山集结,准备进攻宁波城;一支由副将朱贵率兵勇1900人,在慈溪西门外大宝山集结,准备进攻镇海。此外,还在宁波、镇海之间的梅圩埋伏兵勇3900人,准备截击英船之援助。另派余步云派兵勇2000余人驻奉化防堵;文蔚率兵2000人驻慈溪西北之长溪岭督战。奕经率兵1350人驻绍兴以东的东关居中调度;特依顺率兵1200余人驻杭州城南万松岭,作后路援应。

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反攻, 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奕经图像)

3月10日夜,清军反攻开始。而英军早已察觉清军的行动,出其不意的条件已经丧失。段永福率兵进攻宁波层层受阻,于11日清晨撤出战斗,反攻宁波宣告失败;朱贵率兵进攻定海,遭到英军顽强阻击,再加上清军援应不够及时,11日晨清军不支而退,反攻镇海也随之失败;郑鼎臣所率水勇,因风潮不顺,行动迟至4月14日才开展第一次夜袭,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反攻宣告失败。

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反攻, 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

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军事通史》(第17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