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大疆的危与机

日前,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新一轮融资的第一轮竞标结果出炉。大疆创新计划融资规模为 10 亿美元,整体估值达 150 亿美元。投资机构认购金额的总和已超出原计划的 30 倍。

这番景象并不令人意外,在搞定了内外忧(dui)患(shou)之后,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已然是孤独求败。

文丨景轩编辑 |秦言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如今的大疆,度过了 2016 年的市场冬季,在无人机行业的一片哀鸿中,一枝独秀、纵横睥睨。可以看到, 2017 年大疆实现了 180 亿元营收,独自切走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今日,融资顺利、前景光明的大疆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未必!他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危机……

大疆盛世之危

大疆正面临着不小的危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大疆的危从何处而来?

大疆的危,首先是没有对手。

没有对手,难免拔剑四顾心茫然,因为不知道该向何处亮剑。在商场上,企业发展会寻找标杆企业或者假想敌,如此企业才能充分调动起内外部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推出新产品新服务。

之前,对手在技术或者市场层面一有露头趋势,大疆便会开启“打地鼠”模式。而今市场上,已经很少有厂商能够出头发声。

如果我们回顾大疆的成长史则会发现:是对手成就了大疆。法国的Parrot率先发明了消费级旋翼机,启发大疆进入该领域;美国的3DR推着大疆完善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国内的后来者令大疆推出更加轻巧的无人机,补齐产品线。

对于遇强则强的大疆,如果没有外部刺激,内部的运作效率将大打折扣,一旦进入温水煮青蛙模式,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不啻于灾难。

那么,大疆的对手都去哪去了呢?

先看看曾经的全球四强:

(曾经的消费级无人机四强动向:景轩绘制)

大疆外的三家都放弃了无谓的硬杠,要么转身干点别的,要么委身行外大腕。再看国内口袋无人机Dobby生产商零度智控裁员,跟拍无人机(Hover Camera)的所有者零零无限则要被搞社交的SNAP纳入麾下。至于小米无人机,就不浪费笔墨了。

个种原因是:现有市场体量容不下太多的玩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不如将精力放到其他盈利性更好的领域。反过来,对于大疆来说,市场的天花板已经在眼前,而且航拍并不是普通人的刚需。

事实上,消费级无人机只占无人机市场的很小一部分。无人机市场根据用户不同,可分为军用、行业、消费三类市场。显然,军用、行业级的市场想象空间更大,只是远离日常使用场景而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

这两个市场盘踞着块头更大、实力更强的玩家。大疆一直试图进入农业植保领域,遇到极飞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有力阻击。而极飞现在已经走出国门,飞进日本的田间地头。要知道,日本的雅马哈正是现代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先行者。

(无人机市场:景轩绘制)

守着一亩二分地的消费级市场总该行了吧?

当然也不行。

除了“守城”更难之外,一家独大的市场更容易招致政策性风险。除了要面对美国、印度等国的针对性禁令,还要接受普遍性的限飞、禁飞,在国内也不例外。

此外,对于一家拥有数万员工的企业而言,如果倚赖单一系列产品,也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所以,本就低调的大疆愈发低调了,除了发布新品Spark和一些亮点不多(相较之前)的升级外,曝光更少了。

大疆在干嘛呢?

大疆转变之机

大疆应该是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窝在家里憋转型大招,尝试突破的机会。

这次的重要性可与 2012 年的转型相比。那次,大疆从直升机转进旋翼机,并推出了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 1”,拉开了消费级无人机行业 6 年血雨腥风的序幕……

之前大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旋翼无人机+拍照”的成功。

按照大疆以产品为导向的理工男尿性,这次转型将以现有积淀的技术为基础,在夯实消费级无人机基本盘的同时,继续向行业级无人机领域渗透,积极布局新的行业。

(大疆的发展维度预测:景轩绘制)

说大疆是理工男,似乎有失偏颇。

实际上,在商海沉浮中,大疆早练就了对市场和政策的敏锐嗅觉。大疆的无人机除了对自身技术实力的倚重,也离不开对环境的精准判断。

在各国政策面前,大疆以退为进、是个不主动惹事的乖孩子,严格遵守所在市场政府的要求,限制自家无人机飞行空域范围。另一方面,针对有意无意的“黑飞”事件, 2016 年,大疆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合作推出了慧飞培训(UTC),主要包括航拍、植保和巡检等方面的课程。

在更早些时候,大疆就推出了无人机飞行系统GEO(Geospatial Environment Online),在美国与Airmap合作提高无人机飞行安全性。这些动作,通过向行业上下游延伸链条、支点,强化了大疆的消费级市场地位,大疆会坚持走下去,等待突破的“窗口”。上述举动也为进入行业级市场打下埋伏。

相对于消费级市场的纵横驰骋,大疆在行业级无人机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不得志。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在于具体行业经验的匮乏,以其涉足较早的农业植保为例,技术理论听起来很高大上,在接地气方面差了很多。

2017 年 12 月,大疆农业在深圳举办“智慧积淀 • 效率革新“的新品发布会上虽然推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还是停留在以产品为导向的窠臼里,农业农民的痛点并未针对性解决,比如识别及规避障碍的实地可用性,操作难度的降低,喷头堵塞解决、雾化颗粒大小调节等问题。

大疆此次融资也可为加码数百亿市场规模的农业植保领域提供弹药,这个战术操作之于行业应用的效果如何,懂懂笔记认为有待观察。

大疆的企业文化决定了自身很难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相关的行业伙伴(注意,不是单纯的销售代理)提供经验支持和资源上的补充。这点如果能够解决,进入行业级市场的路会平坦很多,特别是要求精准度较高的行业,比如巡检、测绘等。

大疆之前的应对方法之一便是开放软件开发包,充分激活第三方技术与行业经验,拓展无人机的应用领域(目前主要是基于经纬 200 系列平台)。

无人机本质上是一种飞行机器人,一种智能硬件平台。经过多年的积淀,大疆的无人机平台可靠性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中东的武器试验场从另一个方面对其性能打出了另类的广告。基于优异的平台,大疆可以嫁接诸如VR、AI之类的技术,满足更多场景的需求。

来自空中的限制已经不可避免,而地面的无人驾驶则初现端倪。大疆除了招聘专业人员外,包括视觉识别、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也为“空降”提供了先决条件。

历史总会有惊人的巧合,当消费级旋翼机出现的时候,深圳已经储备了成熟的电子产业链。当无人驾驶出现的时候,广东的汽车产业链已经完备。考虑到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互联网汽车品牌已经赢得市场认可,有野心、偏执的大疆打造自己的整车供应链也是情理之中。况且大疆还有飞行基因,如果未来天空中出现大疆的飞行汽车,市场应该不会为此感到惊讶。

【结束语】

2006 年,大疆创新诞生于一个 20 平米的小仓库,名不见经传。

12 年一轮回,大疆已经颇负盛名。

虽然最近大疆创新IPO的传闻不绝于市场,但是仅仅靠消费级领域的表现并不能支撑资本的想象空间。不论是从业务延伸,还是从市场估值角度,大疆都需要拓展新的疆域。

面对这场危、机并存的局面,大疆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