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盘点BAT顶级人才变动,窥探各家AI战略

独家|盘点BAT顶级人才变动,窥探各家AI战略

更多精彩请关注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官方公众微信平台”数据派THU“

几年前,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冷门”,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早早挑头呐喊的李彦宏还略显孤独。而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走上风口,AI成为了创投界的热词,该领域的相关人才也跟着大为紧缺。当中国公司挖人的触角深入硅谷和西雅图,国内核心算法人才的薪水一涨再涨,我们可以来盘点一下,这些年BAT在AI人才战略上做了哪些布局。

百度

百度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引进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

2010年4月,在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担任副院长的王劲加入百度任技术副总裁,期间,他分别创立了百度移动云事业部、百度大数据部、百度基础架构(云计算)部、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百度深圳研发中心;并以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为基础,联合创立了百度研究院,专注人工智能发展。此外,他还创立了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

2013年5月,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徐伟加入;同年9月前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加入;随后加入的还有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刘骏,原NEC研究院的余凯、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技术总监郑子斌等。

2014年5月,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出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领导百度研究院,还成立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吴恩达在加盟百度之前,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是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方面的领先学者之一,曾经与谷歌团队缔造了“谷歌大脑”。

独家|盘点BAT顶级人才变动,窥探各家AI战略

不过,百度这两年人才流失也颇为严重。今年三月,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多个个人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宣布自己将从百度离职。时隔几日,在百度服务了七年的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技术战略委员会主席、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宣布离职。

2015年至今,IDL已损失多名大将,其中包括创始人、常务副院长余凯、百度IDL杰出科学家吴韧(因作参赛作弊被开除)、百度IDL首席架构师黄畅、IDL主任研发构架师顾嘉维以及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团队前负责人倪凯等人。且在资本火热的推动下,百度离开的这批技术大牛,大多数都走上了创业之路,包括地平线机器人、Novumind、Pony.ai、第四范式、格灵深瞳等,其创始人均来自百度AI研究部门。

2017年1月17日,百度宣布任命陆奇为百度集团总裁和CEO,主要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及市场运营,兼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一个月之后,陆奇成为百度董事会副主席。陆奇加入百度之后,对百度AI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构,度秘事业部、AIG(AI技术平台体系)、无人驾驶事业部成立、智能家居硬件事业部成立,AI通过开放加速发展,智能对话交互系统DuerOS、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令人应接不暇。在业务层面,重点推进AI开放战略,为AI找场景。

今年3月,李彦宏曾算过一笔账:过去两年半,百度研发投入高达两百亿,绝大部分投入到了人工智能。然而,这批曾经聚集到百度的顶尖人才不断地流失,除了是因为创业大潮和资本的驱动,百度的战略调整,要将人工智能加速商业化,加快产品落地的战略转变,也是导致人员变动的原因之一。陆奇强调:“在人工智能的总体布局当中,最关键的是场景落地,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把商业模式找对,推动产品快速的迭代。”今年发布的百度大脑、百度无人车、度秘、智能音箱等一系列产品,可以看到百度“All In AI”的决心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人忽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相比而言,我们听到“阿里云”的次数,比听到“阿里人工智能”的频率高得多。其实阿里的人工智能属于阿里DT体系,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整个电商网络下共生。由于这四者本身就有不少重合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阿里的部分云服务解决方案就是人工智能落地产品。至于阿里在科技人才上的引进,也是花了相当大的手笔。

2008年9月,此前在微软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王坚博士加盟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一职,2009年7月,他又被指派为阿里软件的首席技术官。他对阿里的贡献莫过于在当时坚持研发概念超前的云计算,并带领团队将概念落地。2016年,阿里云为37%的中国网站保障安全,为全球76.5万用户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达到目前在国内第一,全球第四的成绩。在阿里人看来,王坚可以算作云计算之父。

2013年,先后在IBM T.J.Watson研究所,IBM Singapore及Google担任研究员的闵万里博士,加入阿里人工智能团队,现任阿里云数据事业部资深数据科学家。他之前长期从事机器学习理论研究与应用算法研发,在脑电波(EEG)解析、高维数据挖掘、随机过程理论、时间序列分析、网络流理论等领域获得多项国际专利。闵万里领导着阿里云人工智能孵化团队,最早期孵化的项目包括广为人知的小Ai机器人。小Ai机器人在2016年3月份击败全球速记亚军,一个月后又成功预测出《我是歌手》的结果,马云也多次为其站台,顿时名声大噪。在打响阿里云AI的名声之后,小Ai机器人也全面升级为ET机器人和面向企业的ET大脑。此前,闵万里团队已结合客户的需求,孵化出ET工业大脑、ET医疗大脑、ET城市大脑等,商用使用效果也十分可观。

2014年9月,阿里在美国敲钟上市之后,紧接着在硅谷宣布成立一个新部门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nstute of Data Science &Technology)。由王坚钦点的iDST的两位创始人之一漆远,在1995年开始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并应用于指纹和人脸识别的检测和识别、大脑成像分析、银行用户行为监控等领域。2005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大规模机器学习系统使用海量CPU并行分析人类基因组数据,解码生物基因组与基因调控网络,2008年开始研究GPU芯片,做机器学习加速。

iDST的另一个创始人金榕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曾担任NIPS、SIGIR等顶级国际会议领域主席,及KDD、AAAI、IJCAI等顶级会议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还曾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Career Award——有超过200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获得过这个奖金的资助。在正式加入阿里iDST之前,他曾在阿里旗下的互联网广告平台阿里妈妈做过一年的技术顾问,帮助解决一个大规模算法优化问题,把广告展示的收入提高了15%-20%。

独家|盘点BAT顶级人才变动,窥探各家AI战略

2016年7月,周靖人加盟阿里巴巴集团任职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带领阿里云中美两地的研发团队,总体负责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和iDST的科研工作。周靖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是云计算大数据、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和数据库等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他曾多次在顶尖国际期刊和会议(VLDB,SIGMOD,ODSI等)发表论文,并长期担任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或主席。就职于微软期间,曾带领研发团队支撑起必应搜索、Windows、office等多个核心产品的大数据计算平台。

2016年7月,华先胜加入阿里巴巴iDST团队,专注于视频图像分析、识别和搜索等领域的AI技术研发,目前还担任iDST副院长。作为视觉识别和搜索领域的国际级权威学者,华先胜获得过美国计算机协会ACM2015年度杰出科学家、MIT TR35大奖(全球35位3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创新人物)等荣誉,也曾担任ACM Multimedia大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此前,华先胜的团队还曾打破了全球权威机器视觉算法测评平台KITTI的世界纪录。

今年3月,王刚加入AI Labs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发工作。王刚此前曾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杂志IEEE Transactions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的编委(Associate Editor),曾多次受邀成为人工智能顶级学术会议如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的领域主席,在深度学习算法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和国际权威。2016年,他还因在深度神经网络设计上的卓越贡献,成为当年《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评选出的10名亚洲区35岁以下青年创新奖得主之一。

今年6月,任小枫加盟阿里巴巴,担任其人工智能核心团队iDST的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任小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验可能是阿里最为看重的。此前,他在亚马逊领导计算机视觉算法团队,是该公司级别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他参与创建了无人便利店项目Amazon Go,对图像分类,物体识别、跟踪、检测,事件检测均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在学术上,任小枫也获得过不俗的成绩。他先后获浙江大学本科、斯坦福硕士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导师为计算机视觉大师Jitendra Malik教授。另外,他目前还在华盛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相关论文被引用9000次以上。据悉,任小枫同样作为iDST副院长加入后,他与华先胜将合力打造出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并通过阿里云向外提供服务。

独家|盘点BAT顶级人才变动,窥探各家AI战略

今年10月,阿里宣布成立阿里巴巴研究院,被马云取名为“达摩院”,其人才阵容史无前例的强大:首批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十人中有3位中国两院院士、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另外,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同年十月,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两位重量级AI人才。这两位科学家来头都不小,一位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博士,另一位是谷歌Tango和DayDream项目技术主管李名杨博士。两位大咖入职阿里被外界称之为:阿里达摩院成立后打响的人才强夺战第一枪。

随着达摩院的成立,阿里巴巴朝着未来科技迈出了重要一步,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锋的观点,似乎也有着很好的解释:“过去18年来,阿里巴巴的商业做得太成功,掩盖了技术的光芒。今天,我们已处在一个技术创新的临界点,从工程技术到核心科技的临界点。”

腾讯

在百度入局三四年、阿里入局两三年之后,2016年腾讯才低调成立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不断提升AI的决策、理解及创造能力,同时为腾讯各产品业务提供AI技术支撑。不过,AI Lab并不是腾讯最早开始的人工智能布局。结合微信、QQ、金融等主要业务优势与领域方向,腾讯多年前就开始配设不同的实验室与业务团队。比如,2015 年底,腾讯联手港科大成立了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WHAT LAB);隶属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的腾讯优图则专注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业务落地。

独家|盘点BAT顶级人才变动,窥探各家AI战略

在今年吴恩达宣布从百度离职后,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张潼也宣布出任腾讯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张潼博士是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拥有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系学士,以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加入腾讯前,张潼博士曾经担任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IBM研究院研究员、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员,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和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期间参与和领导开发过多项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系统。

今年5月,腾讯宣布任命语音识别技术顶级专家俞栋博士为AI Lab副主任,并在西雅图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俞栋是腾讯从微软研究院挖过来的一位AI界大牛级人物。在加入腾讯之前,他在微软从事了近20年的语音识别和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拥有60多项相关专利,是深度学习开源框架CNTK的发起人和主要作者之一,他也是最早将深度学习技术运用到大词汇量语音识别任务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极大地推动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

同时,腾讯还任命刘威担任AI Lab计算机视觉中心总监,负责图像视频数据相关的AI研究。刘威于2012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任IBM沃森研究中心研究科学家。他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迄今发表和录用论文100+篇,总引用次数为3600+次。

同年五月,腾讯还迎来一位重量级科学家——贾佳亚,加盟腾讯优图实验室担任杰出科学家。贾佳亚是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曾与微软研究院、谷歌、高通、英特尔、Adobe等图像和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开展过深度联合研究工作。他是前期和中期计算机视觉最著名的专家之一。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期间,他创立的视觉实验室对图像滤波、图像去模糊、图像增强、图像稀疏处理、多频段图像信号的融合,以及大范围运动估计等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图像滤波和逆向视觉问题解法被很多高校教科书、课件和开源视觉代码库(包括OpenCV)收录,同时也在视觉商业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团队在语义分割、自然语言和视觉联合系统、人像深度处理和几何深度理解等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对于腾讯来说,AI同样被提到了公司战略级高度。不过,腾讯没有像百度那样All In AI,而是“AI in all”,让AI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将腾讯自己研发的AI技术开放出来,让AI技术的价值得到发挥。目前就引进的顶级人才所在领域看来,腾讯将着重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这四大基础研究方向,在场景应用方面,社交自然是腾讯AI的首要落地场景之一。此外,腾讯AI的落地场景还包括内容、游戏、医疗、零售、金融、安防、翻译,加上社交共八大场景。

BAT在人工智能上布局的思路有所不同,但大家已在互相借鉴学习。百度过去最重视技术但现在也在重视场景,招募陆奇加入就是希望找到能将技术落地的人;阿里过去只重视商业场景现在开始储备新技术,2017年阿里巴巴启动NASA计划和建立达摩院,表明阿里巴巴正在改变思路;腾讯最后一个加入到AI大军,同时重视技术和场景应用,与百度一样建立实验室做底层技术,又跟阿里一样大力推进云计算业务和加强AI场景应用,再结合自身业务特性,腾讯发展AI具备后发优势。

总体而言,BAT悉数入局AI且大力投资,将会让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大战升级。AI领域的人才、数据、算法、场景、生态、创投大战将会更加激烈,AI技术在巨头大战下也会更快速普及,这无疑也加快了这人工智能引导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更多精彩请关注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官方公众微信平台”数据派THU“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