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 并不是你所知道的意思

退避三舍,是我们小学时候就学过的成语,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是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我国的成语大都来自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再或者是名著经典。退避三舍也是来自古代故事。

春秋时期,重耳是晋国的公子,像许多宫斗宅斗剧的主角一样,他因为皇位之争失败了在其它国家逃亡。经过一番波折,重耳逃到了楚国,当时楚国国君对重耳非常好,重耳对楚国国君非常感激,并承诺若日后他重回晋国登上王位楚晋两国交战,晋国必定“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的故事, 并不是你所知道的意思

后来,重耳果然回到了晋国,并且当上了国君,在他的治理下晋国蒸蒸日上,楚晋两国实力相当,在当时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楚晋必有一战。终于,随着晋国的不断扩张,晋国已经打到依附楚国的临近小国宋国了,两国不得不开战。

当时楚国国君并不想打这一仗,毕竟还没有打到自己眼前。但是他有一个臣子属于好战派,他坚持要带兵出征,楚王无奈就派给他很少的人。当时宋国已经暗中投靠了晋国,两国打仗只是给楚国看的障眼法。但是这位楚国的将领一直认为自己的盟军是迫不得已,他更恨晋军了,非常想救自己的友军于水火。

退避三舍的故事, 并不是你所知道的意思

看到楚国的军队之后,晋军按照以前重耳说过的后退了三舍,也就是九十里。楚国将领看到敌军后退急功冒进就下令追击,可是晋军已经摆好阵仗,待楚军靠近就将楚军围剿。

退避三舍的故事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和谐,毕竟当时的大环境并不允许当君王的人太过仁慈。

退避三舍的故事, 并不是你所知道的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