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当前db版本
> db.version()
#查询所有数据库
> show dbs
#切换数据库
> use local
switched to db local
#显示当前数据库
> db
#或
> db.getName()
#查看所有的collection
> show  tables
#显示当前数据库状态
> db.stats()
查看当前数据库的连接机器地址
> db.getMongo()
#创建数据库:当use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创建一个数据库。如果use之后没有创建任何集合。系统就会删除这个数据库。
> use test
#删除test数据库:如果没有选择任何数据库,会删除默认的test数据库
> use test
> db.dropDatabase()
#创建集合
> use app
> db.createCollection(‘a‘)
#查看当前数据下的所有集合
> show collections
#或
> db.getCollectionNames()
#删除集合
> use app
> db.log.drop() 
#重命名集合
> db.log.renameCollection("log1")
#插入
db.oldguo.insert({id : "1021" ,name : "zhssn"})
#批量插入
for(i=0;i<10000;i++){db.log.insert({"uid":i,"name":"mongodb","age":6,"date":new
Date()})}#查询所有记录:默认每页显示20条记录,当显示不下的的情况下,可以用it迭代命令查询下一页数据。
> db.log.find()
#设置每页显示数据的大小
> DBQuery.shellBatchSize=50
#查看第1条记录
> db.log.findOne()
#查询总的记录数
> db.log.count()
#删除集合中所有记录
> db.log.remove({})
#查询去掉当前集合中某列的重复数据
> db.log.distinct("name")
#查看集合存储信息
> db.log.stats()
#集合中数据的原始大小
> db.log.dataSize()
#集合中索引数据的原始大小
> db.log.totalIndexSize() 
#集合中索引+数据压缩存储之后的大小*****
> db.log.totalSize()
#集合中数据压缩存储的大小
> db.log.storage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