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真会伤人?以讹传讹的“小胖伤人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十八届高交会上,一起“机器人伤人事件”成为新闻热点。有网友发微信朋友圈称:一台名为“小胖”的机器人突然发生故障,在没有指令的前提下自行打砸展台玻璃,最终导致部分展台破坏,还砸伤了路人,围观群众叫喊:“机器人闹事啦。”一时间,“小胖”成了网络红人。有网友调侃称,“‘小胖’打响了机器人革命第一枪”,“颤抖吧人类”。

不过这一“中国首个机器人伤人事件”很快被认定为严重失实。高交会官方微博辟谣称,事件因为该展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将“前进键”当成“后退键”,导致用于辅助展示投影技术的一台机器人撞向展台玻璃,玻璃倒地摔碎并划伤一名现场观众。也就是说,机器人“小胖”并非自主行动造成破坏,而是人为事故。

尽管如此,将人工操作失误误解为“机器人伤人”,反映出公众对智能机器人行业飞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小胖”伤人的谣传背后,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机器人真的会伤人吗?

 以讹传讹的“机器人伤人事件”

换言之,真实世界的机器人和与理想的人工智能状态相差甚远,还达不到“自主”行动的能力,更谈不上有伤人的“意愿”。而所发生的“机器人伤人/杀人事件”大都是人为原因。

例如2015年7月,大众汽车德国工厂一台工业机器人导致一名技师丧生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风暴。但最终调查发现,这起“机器人杀人事件”原因是安装机器人和机器臂的专业人士,在工作期间违反了安全规定。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专家表示,这起事件应被理解为一起罕见的工业事故,而不是关于人类未来会面临哪些威胁的一次警告。

英格兰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的艾伦·温菲尔德教授认为:“人们对机器人的期望和恐惧都过了头。他们被科幻电影和媒体报道弄得过于敏感。”

的确,如果我们在网上搜索“机器人伤人事件盘点”,会看到媒体罗列出的一长串清单。其中的大多数都是自上世纪70年代起工业机器人批量投入使用后,在流水线上因故障引发的伤人事件。其中也夹杂着不少无法证实,甚至逻辑荒谬的以讹传讹。

例如最著名的“前苏联国际冠军被机器人电死”事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国内的报纸杂志广为转载:“那是1989年世界犯罪史里记载的一件真实案件。前苏联著名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德科夫于莫斯科挑战一台巨型电脑,比赛在一副漂亮的金属棋盘上进行。”

报道中甚至还有特别画面感的细节描写:“古德柯夫连胜3局,他春风得意,频频挥手向观众致意。电脑的指示灯不停闪动,似乎十分恼怒。悲剧突然发生了!恼羞成怒的机器人向金属棋盘释放了高强度电流,恰巧古德柯夫的手正怡然自得地放在棋盘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代国际象棋大师死于非命。”

直到今年谷歌“阿尔法围棋”对战韩国棋手李世石,还不断有媒体在转载这个骇人听闻的电脑杀人事件。却鲜有媒体去核实其真实性。事实上,即便是现今最顶级围棋机器人,也不可能聪明到能“恼羞成怒”,放电杀人的程度。而那个不幸的“一代国际象棋大师”尼古拉·古德科也是“查无此人”。

如果追根溯源,会发现这个谣言最早出自1989年一份靠编纂奇闻逸事的美国超市小报《每周世界新闻》。稍有科普常识或了解围棋的人都能轻易看出故事的破绽,为何却能长达20多年反复被媒体当做真事转载?除了新闻严谨的缺失,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还因为,人们愿意相信机器人真的能杀人。

机器人安全标准亟待规范

此次“小胖事件”,尽管并非机器人自主行为,却充分暴露了服务机器人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我国机器人行业标准目前处于探索状态,没有可比性和参照性,亟待规范。

来源:http://robot.ofweek.com/CATList-8321200-8400-robot.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