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缘科技携手甄真司法鉴定所:打造更广阔区块链存证应用场景

区块链存证司法案例:

1.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 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

2. 2019年4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电子证据的判决出炉。

3. 2019年4月25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的“2018年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中,一桩与区块链电子存证有关的案例入选其中。

近期,一次次与区块链存证相关司法案件的诞生,使区块链电子存证越来越多的进入大众视野,也验证了区块链电子存证的司法效力。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在近期的论坛上也表示:

“传统审判模式下,不认可证据真实性的情况很常见,较高比例的案件会提出鉴定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有拖延诉讼的风险。而对于经司法区块链验证的证据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很少申请鉴定或勘验程序,当事人表现更加诚信,善意度更高。

实践证明,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可以在司法领域开拓较大的应用空间,客观上对互联网信任体系的建立也有推动作用。

通过规则前置、全链条参与、社会机构共同背书,把公平、公正的规则通过技术的力量嵌入互联网诉讼中,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可期待的成果。”

前景虽然美好,但现有区块链电子存证仍存在重大弊端,简单来说:现有数据哈希值上链的电子存证方法,虽然能确保数据“篡改可知”,但不能杜绝数据本身被篡改。

对于司法存证而言,一般仅将数据的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而数据一般仍然需数据所有方自己保存,这相当于给内容做了一次公证。然而,当数据是在多方之间实时更新、动态流转时,现有的区块链存证技术就无法提供证据化能力的支持。因此,现有技术不能支撑有大量、实时数据在多方之间的实时分享场景。然而,数据流转和分享需求是现有信息系统升级的主流方向,更是区块链被应用的最主要需求之一。

如果以区块链直接存储数据来代替仅存储哈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数据的实时分享。然而,区块链直接存储数据无法保障数据的隐私,更难以支持大数据量或多媒体类型数据的存储,且伴随了区块过大、存储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已有存证技术受限于技术自身的不足,难以满足真正主流的数据存证需求。1物缘科技的自主技术创新

针对现有区块链存储技术的不足,深圳物缘科技通过原创技术创新,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产品ImDB(Immutable Database),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可信存储基础设施。

ImDB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存储技术的一种全新设计,完美解决了前述“杜绝单方私自篡改”、“保护数据隐私”、“支持大数据存储”三大核心问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可信存储与数据分享,提供了创新、可靠的技术路径。

ImDB独特的技术优势包括:

1.能够在多方共享数据、数据实时更新分享的同时,彻底杜绝数据本身被任何一方私自篡改或删除,而不仅仅是“篡改可知”。2.利用碎片化存储方法,确保数据隐私。任何一方无法掌握完整数据,从根源上破解了数据隐私问题,数据既不公开,也不会被数据存储托管方获取。3.全面支持多媒体数据等各种大数据的高效存取,并支持高效索引、高效扩展,真正胜任大数据可信分享场景,可以对视频影音、大文本等数据实现既可信又高效的存取。4. 全面降低存储成本。分片式设计极大降低了每个存储参与方的存储压力和成本,避免了本地区块的快速增长,使系统有更强的可扩展性。

2、技术与司法融合全面提升区块链可信存证的覆盖场景

近日,物缘科技与甄真司法鉴定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利用各自在区块链存储和电子证据鉴定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新型区块链可信存证平台,破解区块链电子存证领域现有的问题。甄真司法鉴定所是北京市司法局依法批准设立的一家专业司法鉴定机构,拥有司法鉴定牌照,开展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业务。

双方基于物缘科技ImDB存储技术所共同打造的“存真可信存证平台”已开放用户接口API。基于该接口,用户可以将自身业务数据实时导入到平台中,这样,所有导入的数据即自动具备了司法证据的效力。

以具体应用场景为例:

在供应链管理的场景下,所有参与方在业务平台中所产生的数据如“电子合约”、“业务表单”、“物流数据”、“仓单状态”等数据,一旦接入“存真可信存证平台”,将全部具备司法效力,并能够在法庭诉讼时作为电子证据提交,从而显著提升了供应链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为供应链金融等相关业务应用提供巨大助力。

基于物缘科技的ImDB存储技术优势,存证平台可支持海量大数据的实时更新、存证、及在多方间的分享和流转,从而使存证能够首次贴合供应链管理等大量实时海量数据场景的应用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