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中学推出网络欺凌预防指南:应及时疏导

上海一中学推出网络欺凌预防指南

撰写人称被欺凌青少年多选择沉默,希望此举能帮助学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南都记者 嵇石 实习生 李一凡

南都讯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欺凌等硬暴力也逐渐演变为虚拟世界里的软暴力———网络欺凌。针对“网一代”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遭遇的欺凌现象,4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中学编撰的《网络欺凌预防指南》(下称《指南》)出炉,引发网友热议。该指南的主要撰写人、上南中学学生处主任张正国4月8日告诉南都记者,网络欺凌现象近期较为普遍,并呈现隐蔽性特征,“实际上网络谩骂伤害很大,尤其在心理上”。

预防指南如何出炉

张正国告诉南都记者,“制定指南前,我们发现校园网络欺凌问题不是个案问题”。

其称,制定这份指南前后用了2个月的时间,清明节假期第一次印刷,共印刷了5000份,之后还会推出相应的“网络欺凌”心理课程。

南都记者查看该指南发现,小册子共有6页,分9个部分,包括“什么是网络欺凌”、“网络欺凌的危害有多大”、“网络欺凌有哪些形式”等。《指南》还包含了针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比如“面对网络欺凌,家长怎么做”、“发现孩子欺凌别人,怎么办”等。

张正国解释,这份《指南》的教育意义是两面的,既保护自身免受欺凌,也教育学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发表辱骂、诽谤师生的不负责言辞。

谈及撰写初衷,张正国称,上南中学也曾发生过校园网络欺凌现象,而这是任何学校都无法规避的问题,“希望以此帮助学生和家长建立起对于网络欺凌的认知体系”。

被欺凌青少年多选择沉默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内外中小学校园网络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经媒体曝光后渐渐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等的关注。

“在我们学校曾发生过网络欺凌个案”。张正国告诉南都记者,有的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如谩骂、诅咒、人身攻击等,给学校、老师、其他学生和家长带来烦恼。

张正国带头撰写该指南前,曾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过调研,结果显示,“网络欺凌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而被网络欺凌的青少年很多时候是选择沉默的”。

“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暴力是硬暴力,在学校老师、家长干预下,容易化解。而网络欺凌对心理上的伤害不易被察觉,后者伤害性更大”。张正国说。

遭网络欺凌应及时疏导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达到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

南都记者随机采访发现,不少网友认同,校园是防治校园网络欺凌的关键一方。上海家长文女士直言,应该为上南中学的此行为点赞。

张正国介绍,下周开始,上南中学还将配合《指南》推出有关“网络欺凌”的心理课程。

网络欺凌是否构成违法?4月8日上午,北京市君本律师事务所王飞律师告诉南都记者,今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和权益保障的行政法规。这部送审稿特别将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内容纳入其中,规定实施网络欺凌并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现孩子受到网络欺凌后,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方向新指出,家长有时特意给孩子留隐私空间,这导致孩子有时更易遭受在线骚扰和欺凌。

湖南科技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志军则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言辞攻击同龄人,捏造事实抹黑他人等,在青少年的网络话语体系里广泛存在,且易被忽视。刘志军建议,家长无论发现孩子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有必要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