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他离开城市回乡种地,现在一年能卖2000多万

五年前他离开城市回乡种地,现在一年能卖2000多万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

文|孙茜茜 编辑|翁菲

拖拉机轰鸣着驶下田垄,工人们忙着收尾田头工作,34岁的王玺槐将目光投向远方。祁连山的脊线连绵起伏,雪线以上云山雾绕,冰川积雪悄然融化,最终汇聚成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北麓的农田、牧场、果园、林带。

这里是张掖市民乐县丰乐乡刘庄村,河西走廊上的一块膏腴之地,王玺槐脚下这块农田,足有两万余亩,属于新绿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这里种着豌豆、蚕豆、紫皮大蒜,还有黄芪、板蓝根这样的中药材,秋收之后,土地里的产出会通过1688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合作社的网上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000万元。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王玺槐把人生中最宝贵的8年,留在了真正的江南,而后携妻带子返乡创业,短短五年,他建起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在家乡种出一片新天地。

返乡

从诞生返乡创业的念头到付诸行动,王玺槐踌躇了整整一年。

2005年,王玺槐大学毕业,放弃了在家乡当高中数学老师的机会,只身前往浙江宁波,加入外贸行业。后面的几年,他事业有成,娶妻生子,小俩口都做外贸,每年除去花销,还能存下十六七万,在东南沿海算是小康之家。

之所以萌生去意,倒不是因为买不起房子,主要还是父母习惯了西北的环境,到了宁波之后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外加外贸行业前景黯淡,王玺槐也有点厌倦自己的工作,每天不是处理邮件就是跟踪生产,没有挑战。

可回家又能干什么?王玺槐一时半会想不出来,直到2012年广交会,他无意中逛到农产品展区,看到山东大蒜和四川蚕豆被放在聚光灯下为外国商人围观时,心里被“震撼”到了,“这东西也能出口?”

王玺槐从没种过地,但他知道这些农产品,家乡的土地上比比皆是。广交会后,王玺槐开始跟家乡的亲戚朋友打听当地的土地资源情况、种植情况、市场行情、销售渠道、农产品质量。

了解的越多,王玺槐回家的念头越笃定,民乐县海拨2500米左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更重要的是环境无污染,土壤富硒,灌溉用水又是来自祁连山上的冰川水、雪水,条件如此得天独厚,种出来的农产品为什么不能出口?

2013年春节,王玺槐辞掉工作,带着妻子和两岁的儿子,回到了张掖市民乐县丰乐乡刘庄村。

种地

农产品出口的生意,没等开张就黄了。一是王玺槐不具备进出口资质的条件,二是因为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出口标准。

“以前农户种出来都是卖给小贩子,质量要求是很简单的,比如不发霉就行。”王玺槐说,“农产品不像工业品,这个批次不行,马上再做一个批次。我们这里的农作物一年就种一季。”思前想后,王玺槐决定,索性自己来种,他在村里找到5个志同道合的人——“除了种地、开拖拉机,还能做点别的事情”,建起了新绿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第一年,合作社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1600亩土地,王玺槐个人流转了500亩,专门种蚕豆和豌豆。

五年前他离开城市回乡种地,现在一年能卖2000多万

王玺槐和农户在给豌豆吊线

因为对农业的了解就像“一张白纸”,王玺槐只能边学边种:上网自学,中药材网、蔬菜网等专业网站,除了学技术还能掌握行业最新动态;线下请教,向一些种地有经验的人学习;系统学习,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艺师每个月都来镇上推广技术,他一次都没落下,学会了马铃薯种植技术、收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刚开始种地,王玺槐闹出了不少笑话。他不会用机器施肥,500亩地,有时候才施了一半、化肥没了,有时候全施完了、化肥剩下很多。都是种蚕豆,别人地里长出绿油油一片的时候,他的地里才零星几点,一问,原来是点种的时候把很多种子留在了地上。

吃一堑长一智。不过,王玺槐一边消化着别人传授的技术,还一边进行着摸索。

比如种蚕豆,行距和株距决定种植密度,会直接影响产量。过去,农户们都按行距20公分、株距15公分种,王玺槐觉得这样种密度太大,会影响生长空间,便调整行距、株距,搞起了试验田。结果,按照株距35-40公分、行距30公分种的那亩试验田,产量提升了一倍,种子节省了一半。“密度小了,阳光多了,以前一粒种子分3个叉,现在可以分7、8个叉。”

农民历来信奉眼见为实,新种法一推广,大家对王玺槐刮目相看。第一年下来,虽然种地之路走得磕磕绊绊,但王玺槐还是实现了一百万的销售额。

买农具

因为种植面积大,自己又不怎么会种,王玺槐在种植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打定了发展“机械化兵团”的念头。第一年,他一口气投入25万,购置了2台拖拉机、2台播种机、2台深松旋耕机。

从2014年开始,王玺槐每年会参加两到三次农机展。他也陆续购置了马力更大的拖拉机、自走式打药机、无人机、脱粒机、烘干塔等农机设备。

五年前他离开城市回乡种地,现在一年能卖2000多万

王玺槐在检查收割机

拖拉机家家户户都有,但挂上耕深二三十公分的犁具,小马力拖拉机要么拖不动,要么走不快,而合作社的大马力拖拉机轻轻松松就能搞定,而且一天能干100亩地的活,再配上播种机,种子既不会播太深也不会播太浅,出苗率相当高。

过去,农民打药都要身背药笼子、手持喷头下地,辛苦,低效,还对身体有害。自走式打药机可以在地里行走,携带的水量大,农作物吸收的更好;无人机植保打药速度更快,用水量更少,很快也被王玺槐引进。

农民种地要看天吃饭,以前最怕秋天收庄稼的时候遇到雨,“千万不要碰到雨季啊!”但自从地里竖起了几层楼高的烘干塔,他们不再担心雨季的提前到来,“庄稼被淋湿,可以烘干了再入库”。以前最怕没有风,因为没风就没法“扬”谷,混进了谷壳和干瘪的种子,粮食就卖不出好价格,引进的收割机可以在收割时就将谷物去壳。蚕豆、豌豆的壳也可以直接用脱粒机去掉。

办农机合作社,服务乡邻

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让村里的农民很震撼。因为当地的情况是家家买农机、户户小而全——每家每户都有小马力的拖拉机,配上犁具和播种工具,也要花上四五万,但是每家每户的土地都很有限,有的种十亩地,有的种二十亩地,农机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2014年,王玺槐又牵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干完自己地里的活,再帮附近的农户干活,既能充分利用自家先进农机的生产力,又能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

在找农户揽活儿的时候,王玺槐总会跟他们算一笔账:“不算你搭的功夫和拖拉机耗的油,光是买农机的成本就得三到五万。一台拖拉机顶多用五年,一年折旧成本就是近一万,按一年种二十亩地算,一亩地的成本是500元。你那几亩地,我们半天时间就能搞定,犁地、播种、收割,还包含中间的打药,一年才收200元。你省事,成本还低。”

五年前他离开城市回乡种地,现在一年能卖2000多万

王玺槐在板蓝根地里拔草

这笔账很好算,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平田整地、秋后翻地等农活交给农机合作社。以前被农活“捆”在小块土地上的农民,现在只要忙个春种秋收,在地里收益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还能外出打工挣钱。

2014年,农机合作社就发展了两三百家农户,遍布张掖市的民乐县、山丹县5个镇,现在服务的农户达到1800多户,最远甚至跑到过新疆哈密。

7万救急款

事业上了正轨,“机械化兵团”不断壮大,筹集资金成了王玺槐最为发愁的一件事。

农业生产投入大、风险高、回报慢。每年从春种开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地租,还要买种子、买化肥、买农机、给临时工人发工资,到处都要花钱,直到秋收才有回报,这对资金周转要求很高。

“我们买过最贵的一台拖拉机要四五十万。”在王玺槐眼里,大马力拖拉机就是活生生的“吞金兽”,价格越贵,马力越强,工作效率越高。

可贷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合作社只有流转的土地,没有土地证,银行不给贷。“虽然一台拖拉机十几万,但在他们(银行职员)眼里,还不如几万块的一个小车值钱。”王玺槐只能用自家的房产做抵押,找公务员朋友做担保,但最多也只能贷50万元。因此,资金短缺成了常态。

2016年春天,正值春耕农忙,亟需增加一台拖拉机。可是因为所有资金都规划好了用途,东拼西凑了13万,还差7万元实在拿不出来。

“如果买不了那台拖拉机,我的地就白种了。”王玺槐说,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庄稼早种十天、晚种十天,区别可能就是丰收和颗粒无收。“地种晚了,错过了灌溉期,一亩地可能赔500元都不止,而本来,一亩地是可以赚500元的。”

走投无路之下,王玺槐突然想起朋友之前提到过的“旺农贷”。他马上打开支付宝,找到旺农贷页面,填好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身份证号几项资料,提交几秒钟后,就贷到了7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王玺槐从没想过还有这样的金融服务,利息和银行差不多,但手续如此简便,以往为了争取一笔贷款,他要跑好几趟市区,每次开车来回要花上2小时40分。

此后,只要资金周转不灵,王玺槐都会用旺农贷应急。他还教会了合作社其他几个人使用旺农贷。迄今为止,合作社已经在旺农贷上贷过5、6次应急款,每笔平均下来有十来万。

客从1688来

每年挨到秋收,王玺槐的感觉就像把一路亮着油表灯的汽车开进了加油站,可以放心了,因为他从不担心产品卖不出去。“我从来没有主动跑过客户,但是从来不缺客户。每年的订单都很多,好多客户要不到货。”

2013年,王玺槐把收获的蚕豆、豌豆卖给线下批发商,之后才了解到,直接卖给加工厂,价格会高出百分之二三十。

2014年9月,王玺槐在1688上开了店,售卖当地的农产品和中药材,没过多久就成交了第一笔生意——一个青海西宁的商人买了十多吨蚕豆。

“在宁波做外贸的时候,我就接触过1688,是整个线上做国内市场最好的B2B平台。回来之后发现,在1688上做农产品的人不多,搜农产品,出来的结果很少。”王玺槐说,自己的店常年在前两排,被别人看到的几率很高,客户纷至沓来,询价、实地考察,最后下单。

五年前他离开城市回乡种地,现在一年能卖2000多万

王玺槐在赶羊

订单越来越多,合作社的产量跟不上,王玺槐就以销定产,推广订单农业,为其他农户提供种子化肥,还负责他们的销路。到了去年,网店的年销售额超过了2000万。

合作社也从最初的5人扩展到30人,去年,大家的平均年收入超过12万。而在过去,大家农忙种地,农闲时去新疆摘棉花、采葡萄,一年也就赚个三四万元。

因为带动村民致富,推广农机普及,王玺槐的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都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今年,王玺槐个人流转的土地面积达到4000亩,带动农户流转土地的面积达到了1.7万亩。接下来,他会腾出一部分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有机农业和零售上。

2015年,王玺槐牵头成立了一个养殖合作社,尝试有机循环农业,还开了个淘宝店尝试零售。因为缺乏运营人才,快递成本过高,目前淘宝店年销售额仅在百万上下,他希望明年淘宝店销售额能做到200万,长远目标是,“做一个千万级别的淘宝店”。

压力大的时候,王玺槐不是没想过放弃。

刚学种地那会儿,一次,他在地里浇水到半夜,又冷又累,一不小心掉到了水沟,“顿时觉得特别特别委屈,为什么要回来受这份罪呢?”挺过去后,他觉得,还是要干。

“当你看到这个苗一步一步长出来,开花、结果到最后的收获,就很有成就感。有时候会想,有多少人吃到了我种的这个东西。每次秋收过后,看到农民们很高兴地数着手中的钞票,满足感也很强。”王玺槐说,“吃的东西,任何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可以(把农业)当成一个终身事业来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