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人工智能企业百强

2018年度人工智能企业百强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对于我国而言,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发展伊始甚至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奇幻色彩,但发展至今,中国在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和研究成果上都表现出了极为亮眼的增速。

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18年人工智能指数(AI Index)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在全球范围内占比25%,仅次于欧洲,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的迅猛,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中国所具备的广阔市场空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秉持着开放的市场态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凭借这一技术扎根于各领域,包括金融、安防、医疗、教育等。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81亿元,到2020年预计能达到700亿元,这是一片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之所以能形成广阔的市场,政策性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指出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再一次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政策性的大力支持外加市场可发挥空间的巨大营造了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为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人工智能短期内还要以“人”为主导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而言,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该说,“人机耦合”是目前人工智能最合适的应用形式。

“人机耦合”这一概念得到大范围传播要源于一场关于科大讯飞的风波。2018年9月,在“2018 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科大讯飞为主办方提供了现场同传翻译服务,但实际上,“讯飞听见”直接转写了同传语音,据此提供出完整的中英文对照字幕。科大讯飞在之后的多次声明中指出:AI同传目前无法做到完全由机器单独进行,科大讯飞强调的是人机协同和人机耦合,即AI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技术,帮助人类完成同传工作。

对与这场风波中科大讯飞是否存在“造假”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做评论。但是“人机耦合”或“人机协同”的概念却真切地道明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所面临的实际现状。

对于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在限定领域模仿人的智能行为,已经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以语音识别为例,在普通话的转写上,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每分钟400字以上转写记录速度,准确度高达95%以上,已经超越了多数人类速记员的能力极限。但在非限定领域,人工智能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指令,这也是其很难通过图灵测试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无人驾驶,其在特定领域已经具备了落地应用的能力,例如园区、智能物流无人仓,但还不能在城市道路中实现落地,究其原因在于现有自动驾驶技术不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完全不能实现城市道路应用。倘若将自动驾驶技术用在汽车辅助驾驶当中,那么现有的自动驾驶完全有能力胜任,能够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这就是“人机耦合”或“人机协同”的价值所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在《开讲啦》中曾指出:人类最大的优点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但机器不同,它是“小错不犯,一犯就是大错”。所以就目前来看,“人机耦合”应当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重要方式,企业可以以此为商业落地的着力点。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初衷在于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但技术是把双刃剑,今年的3·15晚会就曝光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拨打骚扰电话、窃取用户隐私的案例,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和利益,更是断绝了企业向上生长的可能性。

做企业,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高瞻远瞩而不将眼光局限于一时的蝇头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