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改名大军” 凸显教育浮躁

高校“改名大军” 凸显教育浮躁

2017年10月31日联谊报

钱夙伟

高校“改名大军” 凸显教育浮躁

微观点:高校功夫不是花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而是花在“更名大战”上,一厢情愿地以为名字叫得越“大”,大学也越“大”。

近日,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又有20多所高校加入改名大军!

高校更名,越来越频繁。一不留神就出来一个新的校名,还以为是一所新的高校,不料只是换了新校名。

更名当然有种种理由,但即便是“学院升格为大学”这样的所谓“硬道理”,其实也并非一定要更名。许多“学院”,多年来耳熟能详甚至如雷贯耳,已经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于教学层次,尽可以“升格”,但原来的名称其实保留也无妨。如果学校依然有以前的知名度,谁还会不知道学校已经升格?而让人惋惜的是,许多知名的“学院”,如今只存在于记忆之中。

而更多的更名,不过是为了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已。比如更换新校名仅3年的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又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去掉“长江”,直接冠以“武汉”,其用意当然不言而喻。据称曾经三次更名的高校并非只有这一所,武汉轻工大学和武汉城市职院都曾三易其名。

出于如此目的的更名,必然造成校名“太相近”。不少网友就曾发出“武昌理工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有关系吗?”“武昌工学院和武昌理工学院是不是同一所学校?”等疑问。更名之乱造成的混乱也不鲜见。比如一位武汉理工大学的新生竟然跑到了武昌理工学院报到,而两位武昌工学院的新生走进了武昌理工学院的迎新点。这显然与希望更名而让校名“响亮”一点的初衷适得其反。

校名是历史的印记,承载着校友的记忆,一改名,不免造成割裂和断层。如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四川科技大学,很多网友表示,应该留下“理工”、换成“科技”感觉从没上过这个学校。

此外,凡涉及原校名如校牌、公章、印刷品、证件,都得更换更改,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浪费,也必然挤占宝贵的教育经费。

高校“更名大战”凸显教育浮躁。功夫不花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而花在“更名大战”上,一厢情愿地以为名字叫得越“大”,大学也越“大”,巴不得连地区都不要了,恨不能直接叫“中国大学”。“让人担忧的是,按这样的思维模式办大学,究竟还能不能办成一所弘扬科学精神的现代大学?

高校“改名大军” 凸显教育浮躁

高校热衷“改名”凸显教育浮躁

2017-10-31上海金融报

钱夙伟

近日,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又有20多所高校加入改名大军。

高校更名,如今越来越频繁。更名的理由当然有很多,但即便是“学院升格为大学”这样所谓的“硬道理”,其实也并非一定要更名。许多“学院”之名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如雷贯耳,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教学层次尽可以“升格”,但原来的名称保留也无妨。校名是历史的印记,承载着校友的记忆,一改名,不免造成割裂和断层,就如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四川科技大学,很多网友表示应该留下“理工”、换成“科技”感觉从没上过这个学校。说到底,如果“学院”知名度甚高,谁还会不知道学校已经升格?但让人殊为可惜的是,许多以前知名的“学院”,如今只存在于记忆之中。

除了上述原因,更多高校更名,不过是为了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已。例如,更名仅3年的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再度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去掉“长江”,直接冠以“武汉”,其用意当然不言而喻。而出于如此目的的更名,必然造成校名“太相近”,如不少网友就曾发出“武昌理工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有关系吗”、“武昌工学院和武昌理工学院是不是同一所学校”的疑问,这显然与让校名“响亮”的更名初衷背道而驰。

笔者认为,高校热衷“更名”凸显教育浮躁。一方面,一旦更名,凡涉及原校名的,如校牌、公章、印刷品、证件等都得更换,必然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浪费,也将挤占宝贵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热衷更名的高校,功夫不花在提升教育质量上,而以为名字叫得越“大”,大学也越“大”。如有专家所说,甚至连地区都不要了,恨不得直接叫“中国大学”。显然,“更名大战”显示不少高校对办学目标缺乏认识。更让人担忧的是,按这样的思维模式办大学,真的能办成一所弘扬科学精神的现代大学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