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会终结淘宝和京东,还是会昙花一现?

来源 | 小商帮科技(ID:xiaoshangbang)

作者 | 左刀

拼多多到底是“智商欠费”的产物,还是摸到了消费降级的命门?

随着近期各家IT媒体的不断报道,拼多多惊人的增长数据终于被大众所熟知,为了对付这个飞速增长的“怪兽”,媒体甚至报道淘宝和京东成立了“打多办”的消息,随后消息被各方否认。

不过,淘宝显然不满足于之前的“天天特价”栏目, 2018 年,淘宝开始进行“超值优选”的招商活动,对标“拼多多”的目的不言而喻。

淘宝明确说明,选定的入驻者可以获得流量支持。这对于这些年频频聚焦于“消费升级”战略,以天猫打头阵,流量向天猫倾斜的阿里巴巴而言,显然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举动。

拼多多对电商行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甚至,让巨头们都开始警觉。毕竟拼多多在 2017 年初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电商,到了 2017 年末,GMV竟然到了月均 100 亿元,而到 2018 年 3 月,更有传言说已经到了快月均 400 亿元的规模。(当然,这里可能有算法的问题,比如说 2018 年前两个月都是 400 亿元,那么月均就是 400 亿元,但增速为0)。

这种让人心跳加速的增长速度,不得不让所有的媒体和投资人对其刮目相看。从近期各类媒体的报道来看,对于拼多多成长为一个超级巨兽的看法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疑问。

那么,拼多多到底能不能成长为最终干掉淘宝和京东的怪兽,还是会像微商一样昙花一现,泯然众人呢?

虽然拼多多的崛起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说其天使投资人包括淘宝网的前CEO孙彤宇、网易创始人丁磊、顺丰创始人王卫和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这些“神级”贵人,但最核心的一点则一定是其获得了腾讯的投资。

2016 年 7 月,拼多多B轮融资,腾讯作为参与方投资了拼多多。之后,腾讯对拼多多在微信上的“拼团”和“裂变”一路开绿灯,社交电商大行其道,造就了今日拼多多的神话。

在此后,其他平台也在微信上做过社交电商的尝试,比如蘑菇街,国美电器等,但由于基因问题,没有一个有拼多多做的这么彻底。

虽然为了凸显公正性,拼多多由于诱导分享等违规操作而在微信上多次被封,但每一次都能“起死回生”,并找到新的方式来进行裂变,据说,去年拼多多被微信封了 1000 多次,结果每次都会被化解,这对于其他应用而言只有眼馋和咽口水的份。

拼多多至少说明了两点:

1、社交电商不是伪命题,而是真实存在的;

2、利用拼团来拉新和裂变,是社交电商野蛮增长的法宝。

通过社交电商,拼多多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约 3 亿的注册用户,月活用户在不同的第三方机构数据中,介于 1 亿~1. 6 亿左右,然而,拼多多的美誉度却没有跟随用户量而同步增长,在几乎所有可见的媒体,比如知乎、百度贴吧、天涯以及各大新闻媒体中,对于拼多多的吐槽远多于对其的赞美。

假货、次品、罚款、客服等等,全部都成为了吐槽的对象。

然而,这似乎并不影响拼多多的野蛮生长,以至于有人大呼看不懂,有人讥讽使用拼多多者为“智商欠费”,有人则惊呼消费降级的时代来临了。

广阔的三四线以下城市、农村地区以及大量原来不网购的老年人,人群众多,消费精打细算,拼多多这种将价格死磕到底的做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更何况,拼多多死磕的是淘宝的爆款,你 19 元我就9. 9 元,还包邮,这对于喜欢“消费降级”的人群而言确实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对于部分商家而言,在淘宝上买流量越来越贵,不如在拼多多上搞活动引流,同样是花钱,微信上的流量更大,裂变的玩法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惊喜。更何况,拼多多可以免费上首页、免佣金,这对于在其他电商平台上运营成本急剧增长的卖家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淘宝在春晚期间的“亲情账户”所指向的老年引人群体,在近期进行招商的“超值优选”所指向的消费降级人群,无不显示了淘宝对于拼多多这部分电商人群的重视。

根据咨询公司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拼多多,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淘宝,两个平台中部分人群已经曾现了高度的重合性。

从用户的活跃度来看,拼多多已经超过了京东和唯品会,成为了仅次于淘宝的平台:

双方心知肚明,针对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群的争夺战已经不可避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