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你不知道的JS (上) 第一节一章

你不知道的JS(上卷)笔记

你不知道的 JavaScript

JavaScript 既是一门充满吸引力、简单易用的语言,又是一门具有许多复杂微妙技术的语言,即使是经验丰富的 JavaScript 开发者,如果没有认真学习的话也无法真正理解它们.

上卷包括俩节:

  • 作用域和闭包
  • this 和对象原型

作用域和闭包

希望 Kyle 对 JavaScript 工作原理每一个细节的批判性思 考会渗透到你的思考过程和日常工作中。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作用域是什么?

俩个事实

  1. 能够储存变量值并能在之后对这个值进行访问和修改(几乎所有编程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2. 若没有了状态这个概念,程序虽然也能够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但它会受到高度限制,做 不到非常有趣。(正是这种储存和访问变量的值的能力将状态带给了程序)

提出问题

  • 变量存在哪?
  • 程序需要时如何找到他们?

需要一套规则来处理变量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一套设计良好的规则来存储变量,并且之后可以方便的找到变量,这套规则被称为 作用域。

新的问题

  • 作用域规则在哪里?
  • 怎么样设置这些规则?

编译原理

JavaScript是一门编译语言。

  • 不是提前编译
  • 编译结果也不能在分布式系统中移植

传统语言的编译流程:

  1. 分词/词法分析(Tokenizing/Lexing)

    • 这个过程会将由字符组成的字符串分解成(对编程语言来说)有意义的代码块,这些代 码块被称为词法单元(token)。例如,考虑程序var a = 2;。这段程序通常会被分解成 为下面这些词法单元:var、a、=、2 、;。空格是否会被当作词法单元,取决于空格在 这门语言中是否具有意义。。
    • 分词(tokenizing)和词法分析(Lexing)之间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词法单元的识别是通过有状态还是无状态的方式进行的。简 单来说,如果词法单元生成器在判断 a 是一个独立的词法单元还是其他词法单元的一部分时,调用的是有状态的解析规则,那么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词法分析。
  2. 解析/语法分析(Parsing)

    • 这个过程是将词法单元流(数组)转换成一个由元素逐级嵌套所组成的代表了程序语法 结构的树。这个树被称为“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AST)。var a = 2; 的抽象语法树中可能会有一个叫作 VariableDeclaration 的顶级节点,接下 来是一个叫作 Identifier(它的值是 a)的子节点,以及一个叫作 AssignmentExpression 的子节点。AssignmentExpression 节点有一个叫作 NumericLiteral(它的值是 2)的子节点。
  3. 代码生成

    • 将 AST 转换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称被称为代码生成。这个过程与语言、目标平台等息 息相关。抛开具体细节,简单来说就是有某种方法可以将 var a = 2; 的 AST 转化为一组机器指 令,用来创建一个叫作 a 的变量(包括分配内存等),并将一个值储存在 a 中。

JavaScript 引擎不会有大量的(像其他语言编译器那么多的)时间用来进行优化,因 为与其他语言不同,JavaScript 的编译过程不是发生在构建之前的。

任何 JavaScript 代码片段在执行前都要进行编译(通常就在执行前)。因此, JavaScript 编译器首先会对 var a = 2; 这段程序进行编译,然后做好执行它的准备,并且 通常马上就会执行它。

理解作用域

对话形式模拟作用域的工作方式

演员表

参与到对程序 var a = 2; 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的演员们

  • 引擎
    从头到尾负责整个 JavaScript 程序的编译及执行过程。
  • 编译器
    负责语法分析及代码生成等。
  • 作用域
    负责收集并维护由所有声明的标识符(变量)组成的一系列查 询,并实施一套非常严格的规则,确定当前执行的代码对这些标识符的访问权限。
对话

编译器首先会将这段程序分解成词法单元,然后将词法单元解析成一个树结构。但是当编 译器开始进行代码生成时,它对这段程序的处理方式会和预期的有所不同。
可以合理地假设编译器所产生的代码能够用下面的伪代码进行概括:“为一个变量分配内 存,将其命名为 a,然后将值 2 保存进这个变量。”然而,这并不完全正确。
事实上编译器会进行如下处理。

  1. 遇到 var a,编译器会询问作用域是否已经有一个该名称的变量存在于同一个作用域的 集合中。如果是,编译器会忽略该声明,继续进行编译;否则它会要求作用域在当前作 用域的集合中声明一个新的变量,并命名为 a。
  2. 接下来编译器会为引擎生成运行时所需的代码,这些代码被用来处理 a = 2 这个赋值 操作。引擎运行时会首先询问作用域,在当前的作用域集合中是否存在一个叫作 a 的 变量。如果是,引擎就会使用这个变量;如果否,引擎会继续查找该变量(查看 1.3 节)。

总结:变量的赋值操作会执行两个动作,首先编译器会在当前作用域中声明一个变量(如 果之前没有声明过),然后在运行时引擎会在作用域中查找该变量,如果能够找到就会对 它赋值。

编译器中的操作
  • LHS
  • RHS

异常

为什么区分 LHS 和 RHS 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因为在变量还没有声明(在任何作用域中都无法找到该变量)的情况下,这两种查询的行 为是不一样的。

如果 RHS 查询在所有嵌套的作用域中遍寻不到所需的变量,引擎就会抛出 ReferenceError 异常。值得注意的是,ReferenceError 是非常重要的异常类型。

相较之下,当引擎执行 LHS 查询时,如果在顶层(全局作用域)中也无法找到目标变量,
全局作用域中就会创建一个具有该名称的变量,并将其返还给引擎,前提是程序运行在非 “严格模式”下。
严格模式下,未声明的RHS和LHS俩者行为相同,都会是 ReferenceError。

ReferenceError 同作用域判别失败相关,而 TypeError 则代表作用域判别成功了,但是对 结果的操作是非法或不合理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