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 百度加入世界AI“常春滕” 与谷歌、微软共同探索AI发展之道

2016年9月28日,Google、Facebook、Amazon、IBM以及Microsoft共同宣布成立一家非营利机构Partnership on AI(Partnershi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Benefit People and Society),简称为PAI。

其成立的目的是汇集全球不同的声音,以保障AI在未来能够安全、透明、合理地发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影响。

近年来Partnership on AI不断发展,继五大创始企业之后,苹果、英特尔、索尼等AI领头企业均加入其中。

近期,百度也加入Partnership on AI,成为该机构首个中国会员,为世界AI探索贡献中国力量。

建立Partnership on AI的目的是汇集全球不同的声音,以保障AI在未来能够安全、透明、合理地发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影响。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在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时,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那么这种讨论就是不完整的。

Partnership on AI执行董事泰拉 莱昂斯(Terah Lyons)表示:“我期待看到我们的成员能齐心协力,打破国界、行业和学科的限制,规划这项重大技术的发展前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社会。”

百度能成为首个加入Partnership on AI的中国成员,除技术领先外,在国际AI领域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

截至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已经累积近3000项核心技术专利,申请地域遍布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布局深度和广度在全球范围内均属领先。

作为百度AI技术的集大成者,百度大脑形成了从芯片到深度学习框架、平台、生态的AI全栈技术布局。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为了让每一位开发者都能平等便捷地获取AI能力,百度大脑对外开放了120多项领先的AI能力,如今,百度大脑每天调用次数超过4000亿次。未来百度将继续平等赋能开发者。

“过去连续七八年的时间,百度每年会把15%左右的收入投入到AI技术的研发当中,我们有上万名的工程师,我们有近百万台的服务器集群进行各种各样复杂的运算。”

百度的“Everyone Can AI”正在一步步实现,也展现出AI时代中国AI企业的研发实力。

进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百度如今进入收获的季节。

2018年7月4日-5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Baidu Create 2018)”在全球开发者的瞩目下拉开了序幕。在会上,百度推出了百度大脑3.0及自研AI芯片“昆仑”。

同时发布了DuerOS 3.0、Apollo 3.0、百度智能小程序等多项前沿AI产品和技术。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Partnership on AI认为,我们目前仍处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初期。在这个初级阶段,在探索有关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对话中,关键是要确保这些对话的国际性、多样性和代表性。

鉴于中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影响力,此次百度作为中国代表加入,有利于提升全球人工智能讨论的国际性、多样性和代表性。

百度也希望通过这次加入Partnership on AI,一方面将与世界AI技术先锋交流探讨AI技术,快全面发展全领域智能化;另一方面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先锋军,为中国AI行业探索国际化道路。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 华为新方案助力人工智能近4亿元大单布局9只概念股

近日,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行,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次发布华为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并推出了全球第一个覆盖全场景的人工智能IP和芯片系列:Ascend(昇腾)系列芯片。

其中昇腾910是目前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芯片,主要应用在云端,昇腾310芯片是极致高效计算低功耗芯片,主要应用在边缘计算产品上。

另据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终端将达到400亿元,智能助理普及率将达到90%,企业数据使用率将达到86%,智能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是华为继去年底确立新的愿景和使命“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后推动“普惠AI”的又一重要落地举措,以全栈的能力、全场景的产品/服务,提供经济且充裕的算力,不断强化支撑智能终端、边缘计算、云计算等场景的智能化应用能力。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昇腾系列芯片的发布则进一步加强了华为在AI芯片领域的布局,而且是从云端到消费类终端和物联网终端、从训练到推理和应用的多层次布局。

未来得益于华为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良好的政企合作关系,将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助力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长远发展,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也有望在此浪潮中受益,相关主题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昨日人工智能概念板块整体上涨2.28%,涨幅在所有概念类板块中名列前茅,板块内有89只成份股实现上涨,占比接近九成。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具体来看,汇金科技一枝独秀,收获涨停,思创医惠、同花顺、国民技术、卫宁健康、优博讯等5只个股也均上涨5%以上,此外,包括东华软件、广电运通、赛为智能、紫光股份、 三六零等在内的29只个股昨日涨幅也均超过3%。

业绩方面,目前已有3家人工智能相关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三季报业绩,报告期内净利润全部实现同比翻番,分别为:多喜爱(256.00%)、中科曙光(129.63%)、佳都科技(110.43%)。

机构评级方面,近30日内,共有37只人工智能概念股受到机构推荐,其中,上汽集团(13家)机构推荐家数居首。

苏宁易购(8家)、网宿科技(6家)、招商蛇口(6家)、乐普医疗(6家)、中科曙光(5家)等5只个股期间也均受到5家及以上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

上述6只个股受到机构扎堆看好,后市表现值得期待。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 11岁的小学生也想学人工智能,互联网巨头怎么回答?

在今年阿里巴巴云栖大会现场,来自上海的11岁小学生万海妍从数万名开发者中脱颖而出:她报名参加了支付宝8分钟小程序挑战赛,成为现场最年轻选手。

虽然最终以落后1秒获得鼓励奖,但赢得了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的邀约:“支付宝的大门为你打开,欢迎今后加入!”

不过,对于未来,万海妍已经有计划:“接下来想学人工智能,想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给更多人带来帮助的应用软件,虽然我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在她眼里,人工智能让人惊喜和好奇。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无独有偶,最近在上海落幕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也向不同层次的开发者抛出了橄榄枝,通过“华为沃土AI开发者使能计划”,让所有有志于探索人工智能的创新者都有一展身手的空间。

这些事件透露出一个信号: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度大大提高,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布局已全面启动。

公众对人工智能已经不陌生,但它终究是一项前沿技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人工智能的召唤,跃跃欲试的既有万海妍这样的初生牛犊,也有众多的资深开发者。

所以从人工智能人才的成长看,需要不同形式的比赛和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发展机遇。

比如,万海妍参加的支付宝编程挑战赛其实是蚂蚁金服搭建的面向所有年龄、所有开发者的交流平台,而且不局限于人工智能单一领域,只是希望那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能够有机会了解前沿技术、展示自身实力。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活动现场,万海妍和其他选手先通过蚂蚁金服科技云+端一站式产品集训,跟随蚂蚁金服的工作人员迅速学习小程序开发技能,随后比拼能否在8分钟时间内开发出能满足规定要求的小程序。

除此之外,蚂蚁金服还一举发布了小程序生态发展计划和区块链合作伙伴计划,希望能支持更多的开发者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

除了企业积极搭建舞台、鼓励创新者与人工智能对接,职场数据还显示出企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求贤若渴。

网络上,有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显示出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岗位年薪“起步价”都在30万元以上,其中算法工程师等与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有关的人工智能岗位起薪更高。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份清单并非无稽之谈,30万元起薪的说法得到了业内人士认可。“十年前,企业需要工程师、需要程序员,需要能理解技术的人和用代码解决问题的人。

但今天,他们需要科学家,因为企业发展依赖深度学习、云和物联网。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搭建面向未来的框架。”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多家创新企业负责人如此表示。当然,对应的是不低的薪酬。

“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会提供良好的薪酬和薪水。然而,人才并非仅仅因为钱就加入企业,他们希望公司有其他吸引人的特点。比如,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投资和适当的条件鼓励研发。”华为高级管理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伟伟说。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 复旦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明年招生 沪上高校AI学科建设布局开启

复旦大学上个月传出信息,2019年该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准备招生。作为复旦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类脑研究院、工研院等共同开展的理工融合专业建设实践,这是沪上高校在“人工智能(AI)”专业教育领域的落子布局之一。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趋势下,如何更好地集聚优质资源培养人才?学科发展怎样集纳更多智慧力量?AI教与研的“大餐”怎么做?

在教育部今年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国内正在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沪上各大高校正试解这道新题。

目前,拥有“人工智能”特定名称的学科专业设置虽少,但与之同属一个大类的新专业群已隐隐成势。今春,教育部公布新一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涉及在沪高校的新专业达十余个。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作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基础材料、基本原料”“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非常热门,多所高校新增这一备案本科专业。可见其覆盖的学科领域之广。

上海财经大学还在工学和理学两个门类分别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也成为今年新增审批本科专业。

复旦大学在这一方面走在前列。该校在今年招生的技术大类和自然科学大类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方向,将在其中开展人工智能专业教学试点。

负责这一试点的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郑立荣介绍,相关课程设置都经过深入讨论,初步设定以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研究等领域作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新课程。这一试点也将作为2019年招生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预演。

今日芯声|“常春藤”新格局真正实现,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素材来源:搜狐科技、机器之心、人工智能头条、ofweek等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