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机器之能,是机器之心旗下关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及商业化的内容账号。欢迎关注与互动:almosthuman2017

「AI 商业化」不应该成为一家 AI 公司的口头禅与宣传口号,而是应该用「执行力」来代替。

撰文 | 宇多田

当李彦宏在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调侃「在商场闲逛有人问他啥时候能坐上无人车」时,某种程度上说明,百度的 AI 宣传策略有了不错的成效。

很显然,陆奇上任后,无人车概念的推广与阿波罗计划的实施,让百度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如果谈及商业化,特别是未来汽车产业价值链上的「卖车修车共享车」,财务上的回报,想都不要想。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上个月末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面对分析师与投资者对百度 AI 商业化能力的质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正处于(努力让 AI 转化为实际业务能力)的第二或者第三阶段,前面还有老长一段路。」

而百度首席财务官余正钧则这样告诉投资者:「不要期望百度的阿波罗无人车与语音开放平台 DuerOS 能在短时间内有收益。」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在财报发布后,百度股价下跌 15%

不过,对于所有「想看百度究竟会走向何方」的「观众」来说,关注的重点不应该在这里。

毫无疑问,未来百度还是要继续「硬着头皮」向华尔街解释这场短期看不到回报的「冒险」;但另一方面,则是百度内部正在进行的一场悄然衍变:

所有 AI 部门的「工程派」化,内部的相互打通,以及数据优先的「云端技术有偿开放」。

AI 技术的产品化

这次百度世界大会,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论坛中各种「我很强,我很开放」的「王婆卖瓜」,而是外面百度为数不多的技术业务展台上,各部门运营及产品经理们对于自家产品的「卖力推销」。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程派」化。

让百度的「技术能力输出」,逐渐以产品形式来展现;而技术部门则更加务实,逐渐走到了客户面前,了解需求,借此来强化从「云端提供服务」的盈利能力。

而最明显的,就是 AI 技术平台体系(AIG)下「开门迎客」的各个技术部门。

众所周知,在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离职,研究院被 VP 王海峰接任后,研究院与 AI 事业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前隶属于 IDL(深度学习研究院)的视觉技术部、人脸技术部以及增强现实技术部都被分拆出来,成为单独的部门,做着不同的付费方案。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AIG 现有架构体系

在世界大会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展位上,视觉技术部的一位产品经理表示,被分拆出来后,他们的业务重心转向产品的落地与技术应用。

往上,是跟一些固件厂商合作拿组件;往下,是把视觉技术跟硬件模块「打包」成一个解决方案卖给终端硬件客户:

「我们现在主要做 Slam(导航定位)、避障以及物体识别的硬件模组与解决方案,客户大多是一些机器人和玩具公司,譬如扫地机器人,会移动的小火车,只要是定位方面的,都可以做。」他的态度很热情,

「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是软硬件都开源,另一方面是方案成本都不会很高。」他指了指产品册上的第一种硬件模组方案,

「双目(立体惯性相机),再加上这些固件,一套大约是在 400 块左右。」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我们发现,在接待客户时,如果被提及友商,他们会迅速表示,自己也可以做出同样的东西,而且方案可能会更便宜。他告诉机器之能,有时候客户一听到价格,可能就会想了解得更多一些:

「市面上做这个的不少,但是沾了上次 7 月份开发者大会的光,联系我们的客户突然猛增,有点忙不过来;还有一些语音技术公司想跟我们一起合作,因为按照硬件厂商要求的复杂程度,一起做可能优势更大。」

但是当我们提及「部门与 IDL 的关系」时,他显得有点不自然:

「以前都是一个部门的,但现在分拆出来就平行了,他们现在可能还是做 Research 方面比较多,但分出来的都开始做产品了。」

「那么人脸技术部现在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和产品呢?」我们问。

「智慧机场的项目他们有参与,人脸闸机之类的,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之前也有大力宣传过。」他挠挠头。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以上只是百度「技术产品化」的一个小案例。在我们的观察中,展台各个 AI 技术部门都有一份类目不短的「技术产品与方案」清单。

「AR 技术部门是去年 6 月成立的,但基本都在内测吧,今年 7 月才开放的能力,」一位增强现实技术部门的运营人员显然不太愿意提及这个部门的「成长史」,不过她承认,部门在知名度和宣传方面的确有点弱。

「其实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应用模板,不过大多数是针对内部;除了 1 月份成立 AR 实验室,还有『AR 复现老北京城门』这个活动外界知道比较多,其他时候可能宣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世界大会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说蛮难得的。」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现在我们也接了不少 AR 广告的 Case,譬如奔驰和欧莱雅的案子。」她给了我一份商务宣传册,

「你如果只用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可以只去开放平台调 SDK,也可以让我们给你对接内容供应商,或者也用我们的内容分发。我们的方案都是有价格梯度的,打包的服务也不一样,看你的需求。」

在我们停留在 AR 展台的半个多小时里,参观者虽然还是以看热闹的居多,但也有客户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营销方案。一位运营小哥在忙不迭地递名片,还拉来了同事给感兴趣的人到旁边细聊他们的收费模式。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怎么说呢,都想让 AI 商业化,但是恰恰赚钱的过程里,技术水平高低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甚至为了用户体验,我们还不能去赚钱,」一位百度输入法的产品经理在聊到「给输入法植入广告」时,吐了个槽,

「当然,我们部门可能比较特殊,战略意义更大,之前向李彦宏汇报时也被夸了。但是我们部门老板说,产品和技术可能都被做出花儿来了,但是没人信,没人知道,有什么用呢?你看各个技术部门,想借世界大会这股东风,都卯足了劲儿。」他叹了口气,

「百度太大了,一个大公司,每年重推的项目肯定有限,市场部门能顾及到的也有限,譬如你经常能听到无人车与 DuerOS。所以也要靠我们自己,还有跟其他部门一起合作,提高曝光度。」

内部的打通与赋能

「你好,我是 AI 技术开放平台的,你是…IDL 那边的?」

「不是,我是知识图谱那边的。」

「啊,记得你们在平台上就放了两个能力,还挺少的,有不少客户反映。」

「是,目前只开放了部分能力,正好有其他人还在跟你们那边谈,之后还会陆续上。」

这是知识图谱展位上,两位不同 AI 技术部门的员工因为一个共同的客户而产生的交集。

对于百度 AI 技术部门来说,内部技术能力的打通,一方面是为「对外能力输出」做好「演习」,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互相提携」。

「每个部门不干重复的事情。你看 DuerOS 整个后端,接的都是我们的。我们会打包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最后一起对接 DuerOS;还有主论坛发布的那个音箱,讲的那些知识问答,都是我们的。」知识图谱展位上,一位产品经理抖了抖宣传册,「手机百度的知识图谱,也是用的我们的技术。」

「能给提供的技术,我们肯定先在内部都用上了。怎么说呢,内部不用就直接拿来给外部用?其实这样你对外宣传和推广的时候,也好说,好宣传。」他强调。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AR 技术部门也是如此。他们的技术被率先应用在了手机百度的这个 app 产品中。展台上,如果参观者想试用一下 AR 功能,都需要先下载新版手百 APP,然后点击搜索栏中的「相机」按钮,选择「AR」这个选项。

「手百是我们一个关键的推广入口吧,因为你很难让尽可能多的人直接免费体验到我们的产品,我们对接的很流畅,因为彼此需要。」一位 AR 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实际上,从手机百度的生存状态来看,也不容乐观。

根据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百度的在线活跃营销客户总量下滑了 7%,至 48.6 万人次。

而原因就在于,除去腾讯与搜狗成功分割了百度的搜索广告份额,彭博社曾在百度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分析,无论国内外,市场收入都在源源不断地从搜索流入社交媒体。

因此,这次世界大会被主推的手机百度 app,就拿智能推荐、语音输入以及 AR 为卖点,希望借助新的角度来招揽用户。

「语音识别、推荐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方面,都是 AI 部门支持的,」手机百度展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我们这次更新用了很长时间来对接技术。」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内部的合作与打通其实很正常。但是一位在展台「考察」百度产品的广告商评价道,技术其实就像是给其他业务「打通任督二脉」的一个新功夫,「让百度 AI 商业化的规划比老叨叨无人车和什么平台清晰多了」。

他认为,对于盈利依然要靠广告与流量的百度来说,选择加速 AI 商业化的方式,与其先去完全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不如从内部梳理入手,先利用技术把自己的传统业务做好。

「Google 卖广告,卖流量,宣传的都是『靠深度学习进行精准营销』。所有人都知道,这是 AI 商业化见效最快的方式。」

有偿的技术输出,数据最宝贵

「对,我们这边提供技术是有偿的,有两种方式」,在知识图谱展台上,产品经理在跟一位有意向为食品及药材做知识图谱的客户谈合作:

「第一种,资源交换。我们提供技术和系统能力,你们的数据,跟我们同步。当然,露出的品牌肯定是你们的。这种方式我们是比较欢迎的,因为我们希望更多权威数据被用户看到。」

「第二种,就是收费了,我们不倾向于收太多费,因为我们也在打磨和验证这套东西,相当于客户跟我们一起搞,象征性地收点儿。之前有些合作,那些合作方还说『你不收费,我们还不放心』,很多厂商都有这么个想法。」

但很明显,这位客户对于「共享数据」非常犹豫,因为他透露这些数据较为私密,而且隶属于机关,不太可能进行置换:

「我们还是希望以收费的方式进行合作,因为不止会用到知识图谱这一块,数据标记,还有图像识别,再怎么接起来,都有一拨人给我们做。」

「你请了外包公司?」产品经理的问题得到确认后,立即表示:

「我们可以拉个群一起聊一下,或者是你先跟我们聊一下,因为外包公司做的事情,我们其他部门也能做,看看我们的是不是就能把问题全解决了。大家可以一起聊一下,反正都是收费,我们肯定会收点费,但是你请外包公司也要花钱。」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在跟客户留了联系方式后,产品经理很无奈地告诉我,基本上,机构的客户都会对「数据共享」这一块很警惕。

「数据比钱难拿多了。我们接大公司好几千万的单子时,就能感觉出来,但是不比政府机构。」但他表示肯定会接受客户在这方面的要求,「一般我们给政府一些部门做 case,基本人都是要过去的,在他们那里做,用的都是私有云,数据不可能给我们。这些合作一般都是上级部门签下的比较严格的合同。」

在他接待的几个潜在客户的问询过程中,无一例外,除了会考虑结果呈现出来的准确率,他们都会关心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

「除了我们部门,像大数据分析部门,甚至是无人车那一块,其实我们都倾向于置换数据,但并不是什么数据都要。」他强调,所有部门希望拿到优质数据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让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好:

「譬如刚才他们有的药材数据,我们如果拿到,是希望能通过搜索引擎呈现给用户,让用户搜索结果更精准。」

百度 AI 商业化表面的风光与背后的艰难

基本上,在带着对百度商业化有无数疑问走进百度世界大会后,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知,在听到台上「AI 商业化」与「找垂直场景」成为任何一家 AI 公司的口头禅与宣传口号时,我们也要下去看看,他们有着怎样的「执行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