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来首次!腾讯发布纪录片展现To B业务10年创业史

11月11日,腾讯迎来22周岁生日,今年也是腾讯深入To B业务的第十年。

十年间,中国互联网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如今迈向产业互联网,腾讯深度参与其中。作为To B业务对外的窗口,腾讯云已经是全球Top5云计算厂商中增速最快的玩家,并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同时,腾讯深入各行各业,为产业数字化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今天,腾讯发布首支To B业务纪录片《云起十年》,通过近30位内部人士采访,全方位展现腾讯深入企业级市场从0到1的艰辛创业故事,这背后不仅是过去10年间云计算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数字经济向前迈步的注脚。

创业维艰:探索、质疑、踩坑、成长

腾讯十年To B故事,起源于QQ社交时代,彼时正是中国互联网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更迭阶段,行业迎来了一次大洗牌。腾讯一方面积极布局移动端,另一方面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在内部开始了对云计算的早期探索。

2010年,腾讯正式确立开放战略,专注做“连接器”。与此同时,QQ空间上出现了一批社交类游戏,社交网络事业群(SNG)下属的云平台部开始为这些游戏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当时,全民偷菜成为云业务的一次大规模演练。

2012年底到2013年,由于原有的底层架构无法支撑腾讯业务的飞速发展,腾讯开始着手自研虚拟化技术KVM和云服务操作系统Vstation,并重构IT底层,上线了Qcloud。

虽然腾讯的To B业务从2010年开始已经探索了3年之久,然而在2013年9月腾讯云首次以独立形象亮相的时候,随即受到了外界的质疑。

“云是什么?腾讯还做云?你们到底有多少资源?能不能投入够?”

没有人相信一个擅长C端用户运营的公司,可以服务好B端客户。

存储挂了、大客户跟丢了、被质疑不懂B端客户……初期外界的不信任,腾讯云踩过的坑都在纪录片中被一一展现。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坦言称:在一开始,我们以为腾讯的技术,服务十几亿用户应该是非常成熟,后来才发现,我们原来设想的这些能力到了客户那里,就不太管用。

然而,这些踩过的坑、遭受的质疑、客户的鞭策,反而成为 To B业务增长的动力,腾讯瞄准了一件事:在学习和成长中加速奔跑。

乘势而起到百花齐放

早期的探索,让腾讯在To B业务积累了实战经验,紧接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对云计算的大量需求,腾讯云也开始为包括滴滴出行、斗鱼在内的游戏、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

2015年,腾讯云进行大刀阔斧的FT制度改革,以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适应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和行业服务经验的不断积累,腾讯云深入行业场景,从最初的一朵云逐渐孵化出10朵垂直云,把政务、文旅、地产等等散落在各个BG的团队开始整编制地向云业务腾挪,迎来了百花齐放的阶段。

同年3月,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腾讯开始以云计算为枢纽,释放技术势能不断赋能各个行业,To B业务开始“野蛮生长”,金融、政府、互联网+医疗、教育、出行等业务密集落地。

在直播行业,腾讯云拿下了斗鱼这个标杆客户,合作打磨好技术,为后续赢得虎牙、熊猫等直播公司打下基础。金融领域,腾讯云助力安心财险成为第一家全量上云的保险公司,两年之内新批筹的12家(新筹保险公司)里,有10家采用了腾讯云的金融专区方案。这个阶段腾讯还打造了“数字广东”标杆案例,成为政府行业的一个开创性项目。

“往死里帮”与云上生长

与To C业务不同,To B业务面向的是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行业属性极强的人群,这意味着互联网公司要想在企业级战场站稳脚跟,不仅要找到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行业场景,同时也需要整合集团的技术产品能力对外输出。

在腾讯,TEG(技术工程事业群)掌握着核心技术能力,这也是To B业务发展的基础设施。2014年-2016年,云的规模还不算大,TEG的架构平台部就开始定点支持腾讯云,服务云上客户的技术需求。930变革之后,公司在产业互联网进一步明确方向,成立了云架构平台部重点支持。随着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双方的合作也愈加紧密。

TEG和腾讯云的战友关系,腾讯公司技术工程事业群总裁卢山总结了四个字:往死里帮。

在TEG团队的帮助下,腾讯云的技术能力与业界口碑快速建立起来。目前,腾讯云已经成为国内服务开发者最多的云原生平台、每日实时计算量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以及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服务商。

进入2018年,腾讯深入To B领域迎来了里程碑事件。这一年,腾讯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架构和战略大调整,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并正式将产业互联网设定为未来20年发展的重点战略,腾讯云升级成为各行各业转型的数字化助手,无论是事业群内部还是跨事业群之间的团战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腾讯云已经在政务、医疗、工业、零售、交通、金融等诸多垂直领域推出了超过60种行业解决方案,并打造出一大批具有标杆意义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合作伙伴数量超过了8000余个,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升级的重要伙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