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听君一席话,回头自己想啊,无论做什么事情头脑必须清醒,别人才不会以为你是个傻子,要有属于自己的灵性。

NLP理解层次

NLP理解层次

**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领袖比尔盖茨、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等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 NLP培训,世界500强企业中的 60%采用NLP培训员工,理解层次是NLP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由于每个人赋予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理解也会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解决办法当然就会不同。


「NLP理解层次」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它无法解决。但当你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去看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就像马车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更快的马,但当汽车被发明出来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就越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

环境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理解层次的最低层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算是环境: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同事;你的公司;你的竞争对手;市场环境;天气;大众舆论......等等诸如此类。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工作不顺利,是因为领导是个蠢蛋...


没有晋升机会,是因为公司的办公室政治严重,没有好的晋升机制...


房子太贵买不起,都是因为那些黑心炒房团、政府调控无能、没有一个富爸爸…


总之,发生了现在的这个困局,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是公司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是运气的问题,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而他寻找解决办法的路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


这家公司不好,导致我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就换个公司呗…


找了一个男朋友,他现在对我越来越差了,又是一个渣男,再换一个呗…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接触过这种人,只要一与他们接触,就会感受到这「满满的负能量」,感觉这人世间的不幸都被他们碰巧遇上了,命运多舛的不行,分分钟生活就无法继续了...


我们通常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但你是不是也曾劝说过这些人不要抱怨?她们似乎好像也知道抱怨不好?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在不断抱怨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的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了。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了。


如果是第五流的人才遇到了案例中的困境,他似乎除了抱怨房租、淘宝、员工,他是真找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能解释这个问题...

行动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往上走一层,来到第二个层次「行为」


想要解决问题,那你就得开始行动啊!你不能改变环境,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你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你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是不是听着很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他们是人们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是新时代的斜杠青年…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收入太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创业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总之,发生了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偷懒了?是不是努力程度还不够?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


要解决问题,你就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看看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去做,去改变的?


比如:


都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多加1个小时的班!


女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变得冷淡了?我要多发些消息,多打些电话去关心她!


公司业绩变差了?一定是我睡觉睡的太多了,明天开始不睡觉!


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会越大?


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可产生的价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环境」层,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就开始奋斗了,就一定能成功了!


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理解层次...

能力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农业时代的人,比你更努力,但生产力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人更勤奋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协作效率。


机器和互联网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


5000年前,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不需要1秒钟,互联网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什么是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


所以,他们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


线下门店生意不好,是因为我的经营模式太陈旧,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客户复购率….


和男朋友关系处理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能改善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比如《关键对话》、《幸福的婚姻》….


以前我是做业务的,现在刚成为部门经理,团队业绩下滑,一定是我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我以前根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管理的方法,我得去报个MBA,从「古狄逊定理」开始学起…


这类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决问题。

他们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去重新发明轮子,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我应该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一般就能成为公司里的中高层了。普通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了,你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它们。


当然,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次,并不是说就不要下一个层次了,比如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这一点很重要,切记!



「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
**
再往上走,就要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之前你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层面,所以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看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多读几遍,多思考一下,毕竟看完不是目的,真的理解了,能改善自己,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才是目的,才是这篇文章真正能带给你的价值。


那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呢?


就是你选择错了问题!


什么意思?


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开始的案例,导致现状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哪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是团队管理的问题?营销方式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是应该打折清库存减少损失,准备关门?还是战略转型,坚持到底?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一旦选择错了问题,你那优秀的「能力」和「行动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那如何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呢?我们就需要进入到下一个层次...


BVR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什么是BVR?

B(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从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从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为什么我们的专栏第一季度全是围绕概念来讲的?就是在帮你构筑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你的硬件,是你所有能力能够得以发挥的基石。


V(Value):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人生的不同是因为一次次选择的不同,那我们依靠什么来做选择的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内心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概念都会有一定的价值衡量。东西不同,价值就会有高低,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最终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价值排序,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因此,当出现A/B选择的时候,选择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一项。


比如,你遭遇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通常你会选择要命,因为你的价值观是:命>钱


但是当你现在有1个小时空闲时间,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朋友圈?还是睡觉?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这3者的价值衡量是不同的。


为什么有些人有选择困难症?


那是因为他内在的价值观是混乱的,缺少某些概念,或者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没有价值衡量的标准,因此他也就无法知道哪个更有价值,他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R(Rule):规条,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于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我的一条行为准则是「做时间的朋友」,这个规则是怎么来的?


就是来自于我的一个信念,因为我相信「复利效应」,我只做有积累的事,能彼此增益的事,然后耐心等待复利的出现。


比如很多人都有的一条行为准则「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背后其实是源于两条价值观:


「说道做到=诚信」而「诚信>一切」


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更高效的做出选择,不用每次都思考、讨论、互相权衡比较…


因此,「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则是帮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处在「BVR层」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先思考「哪个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我看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没有看到的?」


BVR层的缺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心生疑问,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几个选项都有客观的价值标准,可有时候2个选择看似都是对,或者带有比较大的主观性,怎么办?


比如你还是那个经销商,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一定要当老板吗?还是回去打工?以我的能力至少也能百万年薪,还没有风险,何必那么辛苦?」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要解决这个主观选择的问题,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身份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还没有身份

精神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





那应该怎么办呢?

当你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处在「环境」层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方还有「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直接让自己成为一流人才或者顶级人才!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

nl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