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空间北京、上海将开12家社区 明年底管理面积达150万平米

氪空间北京、上海将开12家社区 明年底管理面积达150万平米

图为氪空间CEO刘成城

腾讯科技讯 日前,氪空间公布“让办公更美好”的使命,要围绕一亿办公人群打造一个完善的服务生态。同时宣布未来 100 天将在北京、上海两地新开业 12 家社区,新开面积接近 10 万平方米,新增供应超 10000 个工位。氪空间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成城宣布,预计到 2019 年底,氪空间管理的社区面积将超过 150 万平方米,实时服务 22 万会员。

京沪两地每周新开一家氪空间社区

氪空间总裁钟澍介绍,即将密集开业的氪空间社区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主要布局在国贸CBD、王府井、金融街、陆家嘴、外滩等市区核心商圈。其中,海峡国际大厦位于北京租金最贵、空置率最低的金融街商圈,作为联合办公行业进入该区域的首秀,氪空间在海峡大厦的社区有 4 个楼层超过 10000 平方米。世纪汇广场作为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地标性超甲级写字楼项目,氪空间的入驻将推动联合办公行业向超甲级写字楼扩张和提升行业的产品品质。

氪空间北京、上海将开12家社区 明年底管理面积达150万平米

图为氪空间总裁钟澍

100 天线下开业 12 家社区,平均一周开业一家社区,预计截止到 8 月底,氪空间正式开业社区将超过 40 个,管理总面积将突破 30 万平方米。

氪空间公布的今年1- 4 月的经营数据显示:新增签约面积 15 万平方米,工位数达到 35000 个,新合作物业增加 20 家,成熟社区平均入住率达95%。坪效方面,过去半年新开业社区的日坪效(每平米营业额)已经突破 17 元,而钟澍预计新开社区的坪效将超过 28 元,是传统甲级写字楼的近 4 倍。

通过共享办公主推产业升级

除了公开扩张计划,氪空间还公布了全新logo和“联合办公氪空间 全城商圈任你选”的品牌口号。

刘成城表示,从两年前氪空间第一家社区诞生于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始,氪空间的“初心”就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和团队办公难的问题,在当下,工作办公已经成为城市人们生活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而相关基础设施却还不完备。

钟澍介绍,氪空间不但给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基础服务:舒适自由的物理办公环境,通过共享功能区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减少企业的分摊面积和运营成本,降低了办公的综合成本,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办公品质、工作氛围和满意度,更重要的提供给企业和办公人群一个“共享”的互联网办公环境、线上线下社群和延展的联合服务(包括传统人财法等B端服务以及针对企业员工的C端生活服务)。而在产业层面,联合办公帮助产业升级,不但通过经营性内容注入,使得楼宇价值实现增值,更丰富了办公楼的整体生态,提升了竞争力。

目前,中国的联合办公面积在整个商业办公物业总面积中的占比大约1%,刘成城判断,未来 5 年左右,联合办公有望实现商业办公面积15%以上的份额占比。

联合办公行业迎来增长高潮

中国目前每年平均新注册企业的增速为27%, 2017 年全年有 605 万新企业开始运营,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 66 万户。从市场需求端而言,业界判断联合办公的潜在规模将达 3 万亿元。

著名咨询机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认为,未来 5 年,中国联合办公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 2022 年市场规模可达 4092 亿元人民币。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入, 2018 年该市场将会迎来第二次增长小高潮,并进入成长期。在该阶段,联合办公的商业模式基本成熟,也将日渐被更多企业接受。

按照目前增速,氪空间预计今年将实现规模面积和工位数超过300%的增长,这一增速十倍行业平均水平(高力国际数据称联合办公在近两年保持着30%的增速)。预计今年年底,氪空间管理的社区面积将达到 50 万平方米,刘成城更乐观估计,基于目前良好的市场环境,到 2019 年底,氪空间在中国和部分海外管理的社区总规模将超过 150 万平方米,相当于近 4 个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 43 万平方米)或者 5 个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 35 万平方米)的面积。

新社区产品“围绕人的体验”

通过对产品和用户数据的深度分析,基于对个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氪空间即将推出的社区产品在目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为其匹配了多元化的办公场景,宗旨是“让办公更舒适”。新一代产品将于本月底在位于上海人民广场的海洋大厦首次亮相。

新的空间产品包括“清新自然、人文艺术、低奢雅致、健康温馨”四大系列,除了沿袭了原先空间丰富多样化的功能外,进一步升级智能门禁、智能照明系统、人体感应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在内的 7 大智能系统。通过对功能布局、家具软装、色彩照明、设施配套等的优化和协同,以及每一个空间独立主题的应用,相比之前更具空间活力。

氪空间还在部分新开社区率先独创性的推出母婴室、迷你KTV、影音室、瑜伽室、SPA和儿童休息室等一些功能区设施,尽管这还在尝试性阶段,但确实是国内联合办公产品的一次突破。